解读《红楼梦》中人物:巾帼而须眉,颇具东晋文人风度的史湘云

仅就叙述的视角来看,《红楼梦》无疑是以男性视角为立场描绘女性生活的小说,也不失为一部努力脱离男性社会世界观的奇书。

在这部奇书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尤为突出:她出身高贵,却寄人篱下;特立独行,不拘小节;性格豪爽,尤爱着男装;才思敏捷,又聪慧过人;豁达乐观,更恣意潇洒;得遇佳婿,却薄命守寡。她便是史湘云。

出身高贵,却寄人篱下

湘云,出生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她为史大姑娘。

只可惜,这位史小姐命运不济,当她还在襁褓之时,父母就双双亡故,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

等她大一点,史家的经济条件似乎已经开始不大好了,她每天得跟大人一起做针线活儿补贴家用。只有在贾府的日子,她才能过得相对自由快乐一些。

特立独行,不拘小节,性格豪爽,尤爱着男装

据说湘云是作者曹雪芹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出来的一位女子形象。

说到她的形象和特点,就不能不提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和第四十九回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作者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对湘云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读完此段,一个平时特立独行,醉后到处躺卧,本性流露、随心所欲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你看她身上,少了大家闺秀的矜持,多了一份少女的纯真与可爱,还有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之感。

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曾见湘云端起过小姐架子。她积极地撮合香菱学诗,待人真诚热心;也可以平等地和丫鬟翠缕谈论阴阳,甚至不厌其烦。即使自己家境不好,她每次来贾府,也尽量给上上下下都准备礼物,动不动就嚷嚷着要请客吃饭。

在《红楼梦》中,湘云绝对是一个“巾帼而须眉”的女子,在她女子样貌的掩盖下,有着一种风流倜傥的男儿气概。她崇拜魏晋文人,尤其喜爱着男装。

穿上男装的她,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中性之美。第49回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把这种风度与美,写得尤为形象具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着装与众不同,有种特别的中性之美

文中写到:她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

黛玉把穿着这身打扮的湘云叫作孙行者,说她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

众人说:“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别看她身着男装,可是越显的蜂腰猿臂鹤势螂形。这身衣服,把她身材衬托得很好,倒是比女儿打扮时更俏丽了许多。

不拘小节,和众人一起大口吃肉喝酒

宝玉和湘云,雪天自己动手烤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可见,她有一种男子的风范和豪迈之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礼节,开怀畅享本色生活的美好。在她看来,这样才算得上真名士的风流。

还有第57回,湘云要替邢岫烟打抱不平,黛玉笑她:“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也从侧面反映出湘云具有侠女风范。

在大观园中,史湘云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壕无功利之心。这点和宝钗、黛玉都大为不同。

湘云才思敏捷,聪慧过人

大观园中,才女云集,但才思可与钗、黛比肩的,仅湘云一人而已。黛玉的诗虽然好,但大都来得较慢,但湘云的诗,却来又快又多,并且好诗不断。

在芦雪庵那一回,湘云借着鹿肉和酒的助兴,诗思敏捷更胜平时,一人独战宝钗、黛玉和宝琴三人。

她还能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这样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

湘云才华的最好体现,当推她与黛玉“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回,“寒塘渡鹤影”对得极妙,也成了她最后命运的定语,暗示她最后虽然会独守“寒塘“,但是终可获得精神的解渡。

湘云不仅诗作得好,书读得多,还擅长女工刺绣,她的才华是非常全面的那种。在物质上,她自食其力,在精神上,她也能够自给自足。

豁达乐观,更恣意潇洒

虽然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身世比林黛玉还苦三分,但她却不象林黛玉那样整日悲戚戚的。相反,你在贾府随时都能听到她的笑声,而且她笑得天真无邪,发自内心,说笑间语言也十分谐趣。如行酒令:“这鸭头不是那丫头,这头上哪有桂花油?”这里有说不尽的俏皮,一时令人倾倒。

她可爱得像个孩子,不会将不高兴的事放在心上,即使再不愉快,似乎只需睡上一觉,就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而史湘云的旷达,也不是那种出世的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

她精力充沛,对生活永远保持兴致盎然,曹公赋予她以明快、温暖的色调,一如她在雪地里戴的大红猩猩昭君套,都与她极搭。

得遇佳婿,却薄命守寡

在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史大姑娘对宝玉的那种喜爱,她总是亲切地称他为“爱哥哥”,有时还会与黛玉争风吃醋。

她和宝玉的关系也是相当好的,然而宝玉对她,更多的还是一种兄妹之情。他们打小一处长大,一起玩耍,分开时会彼此挂念。

在我看来,宝玉对她没有男女感情的想法,在宝玉眼中,她是懂经济仕途的明白人,与自己不是一个道上的。宝玉和黛玉的三观比较接近,与湘云还是有差别的。

关于湘云的结局,前八十回都没有明说,我们只知道她远嫁了,至于嫁给谁,书中并没有点明。即便是高鹗续写的后40回,史湘云逐也是渐淡出,很少再有正面出场的时候。

根据各方推测,史湘云的结局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

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里,史湘云的结局是在叔叔的安排下,嫁了卫若兰。卫若兰是贾宝玉的好朋友,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只出现过名字。但根据脂砚斋的评语,曹雪芹曾有段专门描述他的文字,只是后来丢失了。

另外,从作者安排贾宝玉把他的金麒麟送给了卫若兰,大家猜测曹雪芹是在暗示让卫若兰和史湘云结合。后来卫若兰早死,留下史湘云独守空房。史湘云也立志守寡,不再嫁人。

根据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以及仙曲《乐中悲》:“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来判断,个人感觉,这种结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二、史湘云嫁给了贾宝玉

还有一些学者将结局设定为:贾家被抄家,宝玉沦为了更夫,史湘云沦落为乞丐,后来两人巧遇后结为夫妻,最终白头偕老。

个人不太认可这种说法,因为宝玉对湘云始终就没有男欢女爱,他们二人的三观也不一致,在一起的可能性并不大。

三、史湘云被发配为奴

在文中我们知道,史家也被抄家了。有些人认为被抄家后,家属会被发配为奴,史湘云作为未出阁的女子自然被发配为奴。87版红楼梦的结局是史湘云沦为船姬,似乎对应了“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不过,这种看法我是不太认可,史家被抄家的时候,湘云应该已经出嫁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太可能再受这种牵连。再有就是,诗语不喜欢这样的结局。

其实,不论是哪种结局,诗语还记得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喝了“千红一窟”(千红一哭)的茶,又让他饮了“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的酒,由此联想,大概湘云这朵娇红,最终也还是随群芳一起谢了。

可叹那些醉情溢言、酡红沉梦的日子,最终还是在落花飘摇着的影子中远去了。湘云的出现始终像几缕飞云一般悄然,她的离去隐约着许多温暖,又不着痕迹。

或许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用在湘云身上最为合适,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以及漫不经心的和谐,才应该是湘云永远的形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