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爭吵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中講:“和大怨,必有餘怨”

家庭之中,如果彼此相互埋怨,縱使把它調解,也會有餘怨留在心中。

家庭和睦,再窮也能發家。

有對夫妻,心胸狹窄,總愛爲一點小事爭吵不休。

這天,妻子做了幾個好菜,順便去酒缸了取點酒助興。

誰知,妻子探頭朝缸裏一看,那裏竟映着個女子,妻子大怒,想是丈夫偷藏了個女人到這裏。於是,想都不想就罵起丈夫:“你這個混蛋,你過來看看這個女人,你藏到這裏要做什麼!”

丈夫不解地,急忙過來,探頭往缸裏一瞧,竟是個男人!丈夫不由分說地罵道:“你個壞婆娘,你自己做了虧心事,你還敢誣陷我!你說,你藏起的這個男人是誰!”

二人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又扯又咬,把家裏砸的稀巴爛,也不小心砸碎了那缸,缸裏的酒流光了,影子也不在了,這才發現,原來他們爭吵的,不過是自己的影子而已。

其實,所有的抱怨和不平,到最後都可能只是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無中生有。

一場爭吵,吵不出結果,倒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溝通,事情纔有解決的方向。

抱怨和爭吵,都是一劑毒藥,它們穿插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一旦誤食,便會傷筋動骨,誤人誤己。

《朱子家訓》中曾說: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一個家庭,爭吵多了,禍患也就不遠了。人都說,家和萬事興,因爲家和了,纔會人和,而人和了,則處處都有貴人相助,想不發家,都難!


司馬光家訓裏面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

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爲子孫長久之計。

意思就是:留給子孫萬貫家財,他們也未必能守得住;留下許多書籍,他們也未必能讀。倒不如行善積德,方能讓子孫受到長久的庇佑。

萬貫家財,不如良好家風。一個好的家風,能讓家庭興旺發達,持久不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