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02

從書櫃上重新找到這本《教學勇氣》,今天重新走進前言和第一章的前半部分。

帕默爾說:如果把學生教育好的本質取決於人際間的相互信任,那麼人際間的相互信任又取決於什麼呢?很明顯取決於一個教育者對他自己的生命探索,內心景觀的能力,憑此學習如何以善於保持信任關係的方式來協調處理這個複雜棘手的領域。從這一點呢,我感覺到教育者一定要學會構建自己內心的景觀,也就是自己內心豐富的世界。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與自己的學生與自己的事業緊密的聯合起來,構成一個非常生動的有機體。

在前言裏邊我看到一個詞彙——信任,作者說,我們都清楚,在一個不斷腐蝕信任的文化裏,他會面對什麼命運在這裏呢?我的想法是,信任是創造一切的基石,人與人之間充分的信任意味着良好的合作,親密無間的溝通,甚至是心靈的共振,教師的信任源於自己的人格魅力,學識修養,風度與風趣。

在致謝讀者的最後一自然段裏,我和其他老師的感受一樣,特別喜歡這句話:探索教師生活的內在景觀,使我們復歸本性,紮下根基,重獲新生。在面對我們生活的外在景觀,當我們真正全心投入改造我們的工作中,我們就能再一次把我們的心,獻給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學校,以及我們的世界——一個冷酷無形指向發自內心的受惠慈悲恩典的美德低頭的世界。

在導言《源自心靈的教學》裏面,我又發現了一個詞彙:擺脫困境。其實脫困境的方法是直面它,研究它,而不是逃避和轉彎以及取巧,我們認爲難,是因爲我們對此瞭解不深,而專業的人爲什麼能夠享受當下,雲淡風輕,遊刃有餘呢?因爲他們付出了孤獨思考和求證的時間,他勞而有功,理應如此,當我們因爲不夠好而充滿煩惱時,那是我們缺乏學習的勇氣,學習可以使我們平靜下來,不再心浮氣躁和怨天尤人。

認識自我,用自己的體會去分析教學,帶着自己的溫度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解釋,教學過程就是是自己認知的提升,瞭解自己和塑造自己的過程,因此優秀的人往往顯得不可複製而又不可取代,要關注個人的價值,就要花時間去塑造自己。

教師自身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是本書的核心問題,教師的自我是什麼樣的也又是本書的主題,通過開放而坦誠的宣講他獨立或合作的爲其付出,我們能夠充滿信念的爲學生服務,提高我們自己的幸福感,與同事建立合作關係,幫助教育,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光明和生機。

這本書基於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前提,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

帕默爾告訴我們,好的教師具有聯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製成複雜的聯繫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制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我明白了教師是用生命在點燃生命,用生命在影響生命,因此,教師是教室裏最重要的因素,教師成功的祕密,來自於他對自己和學生的共情交流,

教師不僅要掌握技巧,還要關注學生的靈魂,有靈魂的教書育人是從技術層面上升到心靈層面。心靈纔是幹好所有工作的源泉,這需要我們教師具有熱情、勇氣與精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