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之列之七、由人背芯子到人擡芯子,再到車拉芯子

社火深深地紮根於民間,一百多年來,經過許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故舊革新,不斷地推陳出新,愈來愈發展壯大起來了,並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它的內容更加豐富,包羅萬象。

起初,社火只是敲鑼打鼓,擡着牛羊祭品去寺廟裏祭祀,祈求四季平安,風調雨順。

隨後,人背芯子的形式出現了。因爲當時除了敲鑼打鼓,也沒有別的娛樂形式。人背社火的產生,能夠聚集更多的人蔘與其中。大家同快樂,共舞蹈,爲的是圖個熱鬧的氣氛。

隨着社會的不斷變化,社火逐漸從衆多的娛樂當中脫穎而出,形成一種獨特的娛樂形式——用四個人擡着一張桌子,上面站着一個人,這就是社火娃。一般在野地裏繞着圈子旋轉一週。許多前來幫忙助興的兄弟社,熱情高漲,簇擁前行。

社火雖然是鱉乾的笨活,但人人爭着去幹,還樂意幹。看社火的人很多,人頭攢動,人山人海。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有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有年富力強的小夥子,有大閨女,小媳婦,也有吚呀學語的小孩子,更有年青的小夥子引着小媳婦,在人窩裏游來逛去。賣喫喝的更是多得不計其數,一家挨着一家。冒蕎麥麪餄餎的鍋上正冒着熱氣,炒涼調粉的鏟子與鐵鍋碰撞時發出的聲響,夾雜着蒜苗的竄味。

在野地裏轉場子,場地廣闊無邊,人擁擠時,可以向空礦的地方退去,易於疏散。不像大劇場裏,只有一兩個很狹窄的進出口,一旦發意外的情況,很容易堵塞,造成人員踩踏傷亡事故的發生。

況且,耍社火主要在春節期間,地裏的麥苗正處在潛伏期,不怕人的糟攘和踩踏。一場春雨過後,糟人踩踏的麥子反而愈加顯得茁壯。

每桌社火旁,跟着幾個肩頭扛着柺子的中年人。以防芯子上的孩子沒綁好,大人先兩邊用柺子撐住上面的孩子,裝社火的人上去重新紮綁。或者芯子某個部位發生了故障。就地能修好的儘量修理。芯子上可能裝着他們的孩子。

柳木腿又是社火中的一個靚點,穿插在社火桌子之間,它往往,邊走邊耍,有時也耍各種高難度動作。如"錦雞獨立","雙腳跳躍"。玉虎墜中,一副喝得醉熏熏的樣子,還邊走邊喝。這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幕。看起來快要倒下來的醉態,驚的周圍的人們四處逃散。原來,他是故意裝出那種樣子。很快,又實了起來,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一路就是這樣,瘋瘋癲癲,欲醉欲倒。

柳木腿,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社火的演出中,不失劇情的基本情節,又充當爲社火開道的作用。柳木腿所到之處,人們自動會讓出一條道來。唯恐走腿的人踩着了自己。後面的社和社火乘勢向前移動。

後來,農村的拖拉機,農用車的數量逐年增加。人們只要聽說是耍社火,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踊躍前去。

記得2000年左右,有一次,村子大耍了一次社火。全村的大人小孩都分派了任務。當時計劃擡一百桌社火。化妝裝社火都沒問題,就是這一百桌社火,本村抽調不了多少人車輛。除了維持秩序的人,供茶水的人,幫忙裝社火的人,實除上本村的人也耍不開這麼大的社火。

滕家寨社的人,這次心裏很熱,問給他們分了什麼任務,儘管說,保證完成任務。他們聽說,現在最缺車輛,還得四十輛車。統計了一下全村的車輛情況,全村只有十來輛車。滕家寨人說,車輛的事交給我們吧,你就不用操這個心了。一心一意的裝你的社火吧!村裏有多少車就出多少輛車。剩下的村裏想辦法,就是用錢從別的地方僱,也要湊齊這四十輛車。

天還沒亮,大隊院子裏的停車廠,整整齊齊停放着四十輛車。布村中社的社火頭高興地說,滕寨村不愧是鐵桿的親戚,這下解了布村中社的燃眉之急。

過去耍社火,耍的是人氣,不用花多少錢。只要有人擡就行了。耍社火,缺衣服,缺帽子去社友那兒借。連夜趕,隨時遣派,隨時出發。受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不聲不吭。來回都是肩挑籠擔,翻山越嶺,全憑着兩條腿。只貪個油彩錢,化裝是自己社火房裏自帶的化裝師。那時的社火頭都是村裏有今沒明的窮人。

現在不行了,動不動就得花錢。僱車起碼得給人家車個油錢。向兄弟社下請帖的時候,散煙散酒。

現在的社火頭,都是在商品的大潮中的弄潮兒。他們在外做生意,掙了不少的錢,是村裏最有錢的人。每次村裏耍熱鬧,他帶頭打頭陣,出了個一大頭,自然說起話來,可是一言九鼎的作用。後邊的人錢多,錢少不拘,隨心量力而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