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和她的小雞

從前的農村都是散養雞戶,一個家庭,一般養七八隻母雞,產下的蛋很香,卻捨不得去喫。用瓦罐積攢儲存着,夠一瓦罐了,拿到供銷社去賣。一枚雞蛋可賣到七八分錢,用賣雞蛋換來的錢稱鹽打醋。

那時候的雞也喫糧食的秕糠穀粒,自己也在牆根底下刨蟲子喫。雞所產下的蛋都是真正的土雞蛋。這麼便宜的雞蛋,農民還是捨不得喫,只有在偶爾生病的情況下,用長把鐵勺塞進鍋洞裏,用一根筷子蘸點油,在鍋底下用柴火燒。那個味道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小時候,常常盼自己多生幾次病,多一些這樣的禮遇。能經常喫起雞蛋的都是些有錢的人家。

當時,還沒有形成養雞的專業戶,幾乎每個家庭都要養上幾隻雞。有蘆蘆雞,有帽帽雞,也有的雞肯下蛋,下的蛋比較大的就是來航雞了。來航雞好認的很,它的嘴巴是黃色的,那雙長腿和爪子也是黃色的,體形卻比較大。養散養雞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女人。那幾年,農戶都是散養雞。

散養雞有散養雞的好處和壞處。好處是雞的身體營養比較全面,而且還節省了養雞的成本。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壞處是,散養的雞,到處亂跑亂拉糞便,極不衛生。

王奶奶是村裏的養雞能手,每年開春,她都要抱小雞。她最愛養雞,年年都要用自己燥瞀的母雞抱一兩窩小雞。產蛋期間,自己的母雞突然不下蛋了,每天只是佔着雞窩,打着燥聲。王奶奶說:"這隻母雞開始燥瞀了,想做雞媽媽了。"

東家的母雞咯噠噠地邊叫邊朝出跑,她便隨後就來到東家,說明她是尋種蛋來的。這家的女主人,便端出雞蛋罐,王奶奶便爬在門底下,用一隻手遮掩着強烈的陽光,另一隻手拿着剛下不久的雞蛋在那裏張望。如果雞蛋的一端上有個黑影,就說明這隻種蛋被驗上了,雞蛋裏有小雞。驗上多少種蛋,一上稱,便稱出了雞蛋的重量,跟去供銷社賣一個價。而且,不用還不用跑路,上門的生意,何樂而不爲?又落了個天大的人情。

一會兒,又是西家的母雞在叫喚。王奶奶知道,西家的雞又下雞了。於是,她又去西家找種蛋。

一隻母雞,最多的可以孵出二十幾只。它的翅膀緊緊擼住所有的種蛋,這是母雞的天性使然。也是一個作爲母親的謹小慎微。唯恐有哪一隻沒掩護好,成了作廢的蛋。母雞孵蛋時間,每隔上一段時間,王奶奶都要把正孵的蛋放入溫水中,沉下的爲沒有小雞的蛋。孵在水面上的是蛋裏有小雞的種蛋。

有的年份,王奶奶家的母雞又打了燥聲,臥在窩中,剛拉了出來,不一會兒,母雞又佔空窩了。王奶奶知道,她的母雞又開始燥瞀了。但今年,她要不了那麼多的小雞,便向外放出話去,看誰願意與她合夥孵小雞。

醜行情,有個醜禮行。兩個人合夥,一個人出母雞,另一個人出所有的種蛋。抱出的雞娃,二一錢作五,平均分。

王奶奶養的雞都是自已抱的小雞娃,到它們長出了翅膀,尾巴,直養到能認出公母,挑出公雞,除留一兩隻種做種公雞外,把其餘的公雞全部賣掉。或者把這些公雞自己養肥,養大,到了元旦或春節時候去出售。

散養雞也有尷尬的時候,總是在產蛋的時候,給它留着窩和引蛋。它偏偏不在窩裏下,偷偷摸摸地把蛋下到人家的窩裏。事後,像無事一般,不聲不響。有的竟然玩起失蹤的遊戲來。

那一年,王奶奶的一隻雞,突然不見了。找了很多的地方,還是一無所獲。王奶奶無可奈何地說:"咳,這隻雞不shao天咱。這一次,丟定了!"

後來,一個月後,這隻母雞莫妙其名地出現了。她已經做了雞媽媽,引着十來只小雞,邊走邊在地上覓食。如果碰到了心儀的食物,便打起燥聲,好像在叫這些小雞快來,一起分享這頓美餐。這就是福,禍所倚。禍,福所伏。福福相連,因禍得福。

王奶奶很老了,她養不成雞了。她的雞,她已經無力經管了。不久,她便走了。

不久,大街上專門有人出售小雞。他們用自行車載着大竹筐,裏面放着嘰嘰叫的小雞。當然,更多的是小雞,1塊5毛錢一個。公母全憑自己的手氣,和已往辯識的經驗。也有長出翅膀和尾巴的中等雞。這種雞,能認得公母了8塊錢一隻。也有賣成年母雞的,一隻雞十幾塊二十塊。回去後,馬上就可下蛋了。

不久,農村也不再有人散養雞了,而是集中在一些人手裏,發展成幾百只,幾千只的養雞專業戶了。他們養殖,合理搭配喫食,防疫等措施一條龍服務。在平時,要是想喫雞蛋,人們只有到養雞場那裏去購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