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降臨前抵達(二)

“德勒斯頓成了一朵巨大的火花,一切有機物一切能燃燒的東西都被大火吞沒;德勒斯頓這時彷彿是一個月亮,除了礦物質外空空如也。”這是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在《五號屠場》裏對於德勒斯頓大轟炸的描寫。這個在二戰末期遭遇了毀滅性打擊的城市,曾經擁有德國最美的巴洛克建築,但是上百架飛機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飛到德雷斯頓的天際線時,整座城市還沉浸在一片安詳之中,劇院和影院照常營業。

德勒斯頓非重工業城市,遠離轟炸範圍比較安全,戰事過程中一直被忽略,所以當3900噸炸彈被投下之後,這裏成爲了火焰沖天的人間地獄。連丘吉爾都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如果我們走的太遠,是否也會成爲禽獸?”德勒斯頓的大轟炸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一幕,不僅影響了中立國的態度,還讓人們對盟國宣稱的“絕對道德優越感”產生了懷疑。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戰爭罪行。

馮內古特在能他的小說裏寫出主人公在大轟炸中九死一生,又展開自由穿梭時空的冒險之旅,正是因爲當時23歲的他正被囚禁在德勒斯頓的戰俘營裏,轟炸時他躲在了地下的儲肉室,成爲了七名倖存的美軍戰俘之一。後來他回憶道“我目睹過德勒斯頓的毀滅。我見過這座城市先前的模樣,從空襲避難所出來以後,我又見識到了它被轟炸後的慘狀,我的反應之一當然是笑,上帝知道,這是靈魂在尋找寬慰。”

讀到這裏想到以前聽過一位老師講的關於德累斯頓的音樂家們的故事。大轟炸之後滿地狼藉,空襲造成3萬多人死亡,在罹難者中包括11名德累斯頓十字男童合唱團的團員。但在空襲四個月後與德累斯頓男童合唱團同受重創的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由當時的音樂總監庫特·斯特里格勒帶領上演首場音樂會。

戰後樂團首任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約瑟夫·凱爾柏特在同年7月16日指揮履新後首場音樂會演奏了貝多芬的《科里奧蘭序曲》和第六、第七交響曲。男童合唱團儘管經歷了失去11名團員的傷痛仍在1945年8月恢復了演出。是音樂爲人們重新燃起了新生活的希望。想象那些在廢墟上演出的場景,總讓人感動不已。儘管這些資料因爲年代久遠而模糊斑駁,但穿透時空的靈性光輝。

在這些動人的記憶中,特別有一首歌寫到了這座城市,這是莫爾斯伯格在1945年3月創作的悼念經文歌《如此孤獨的城市》“這城市人來人往,卻如此孤獨,她的大門已經荒廢。神聖的石頭散落街角。他從天上擲下烈焰;穿透我的骨髓,使我下沉。這還是那個完美的城市?歡欣之所嗎?……”雖然歌詞無比憂傷,但想想一座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怎麼會被毀滅,這樣的城市又怎麼會孤獨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