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混在985》,看青春的張力

文/阿斌

【鄭重聲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但凡接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四年或七年八年的校園生活。因爲那是人生最美好最燦爛的一段時光。

許多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都是通過之前十二年的苦讀,然後獲得一張進入高等學府的進門證,於是開始了“混”的日子。

在高校讀書期間,正像作者畫字兒在《混在985》所描寫的那樣,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家境優渥的,有出身寒門的,有家裏做官的,也有家裏經商的,但大家都是通過那萬人景仰的獨木橋,走進了象牙之塔。

說到《混在985》這本書,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我的觀點,或者說是讀後的感想。


01 一部真實的小說

什麼是小說?

一般來說,小說是一種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這是我們腦海裏或是在網上看到的定義。

我們按照小說的這個定義來衡量畫字兒的《混在985》,它符合小說的這個定義。在《混在985》中有人物,有情節,也有環境,或者說是也有不少有關環境的細膩描寫。

但是,《混在985》更像一部紀實文學,它真實地刻畫了以呂嘉爲核心的一羣年輕的大學生們在校的四年生活。

我在閱讀這部小說時,彷彿是作者本人在親自給我講述她的校園生活,那麼真實、細膩、生動。那些學校裏的場景,操場、草坪、教學樓、宿舍樓、食堂,包括水房、浴室,以及校園的林蔭小路,地上鋪的方磚,電梯的按紐,一一在我眼前再現出來了,這讓人又重新回到校園裏,又重新回到那個令人難忘的大學時代。

因此,小說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真實。這個真實包涵了情感的真實、人物的真實和社會生活的真實。這個真實,也包含了小說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

夏丏尊在談到小說的真實性時說:小說是由作者創造出來的,決非依照事實寫述的記敘文;可是小說是真實的,這真實係指對於人生和社會的表現和描摹而言。

儘管小說是虛構的,小說中的人物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但我在閱讀的時候,我寧願相信我看到的書中描寫的一切都是曾經發生在北京某所著名高校裏的事情。

近年來,在影視界有關於真人真事改編成電影的理論研究和探討,其實質是對紀實與虛構的討論。真人真事改編成電影,不同於其他體裁的電影,它最大的特點在於,既要構建故事,又要呈現事實,即在表現事件的同時回溯事件本身的意義。

《混在985》正是這樣一部真實的既在構建故事,又在表達作者內心看法的作品,即在呈現當年校園生活的同時回溯青春的意義,它給了讀者最真實的感受。

小說在敘事結構上以正敘爲主,中間又有插敘。全書分爲48章,可以分成若干個模塊,每一章幾乎又是一個小故事。這就如同散落的珍珠,以小說的主人公呂嘉爲主線,將它們串聯在一起。這樣的結構模式,讀起來比較輕鬆。特別是目前的電子版,更契合了讀者手機閱讀的習慣。

從語言特色上看,小說語言清新、時尚、細膩,特別是對環境的描寫,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02  一曲青春的讚歌

呂嘉是小說中一個優秀人物的代表。她經過一年的復讀,考上了理想的985,在班裏擔任班長,除了正常上課外,還有許多課外活動。呂嘉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成績一直領先。最後以全班第一的成績保研。

在小說中,對呂嘉的描寫是通過兩條線進行的,一條是她的學業(事業)線,一條是她的感情線。這兩條線交織並行,通過她的事業線展現了呂嘉的優秀,同時也通過她的感情線表現了她的幼稚和不成熟。這恰恰是小說的可貴之處。

人沒有完美的,人都需要成長。正是在與人的交往中,不斷地校正自己的前進方向,自己的腳步才能邁得更大、更快和更堅實。

呂嘉,擁有着纖細腰肢和筆直的長腿,擁有着嬌好的面容。在學校中不乏追求者,孫拓、任非、陳復權、屈凱都不曾真正進入她的內心,包括父親出事後的蔣立。但她喜歡的是高中時期的同學,“學渣”羅川,並且一等就是四年。

羅川跟《灌籃高手》裏的“流川楓”長得極像,皮膚白皙,眼睛烏黑髮亮,嘴脣紅潤,唯一不同的是頭髮微卷。有一次他受傷了堅持在操場上一瘸一拐地投籃,呂嘉記住了他。他長相出衆,不像普通高中生的模樣,他應該出現在言情劇飾演男一號,一米八四的身高,四肢修長,比例完美,成爲衆多女生心儀的對象。......

羅川每天最大的興趣就是逗呂嘉笑。那段時間,羅川像一個護花使者每天都會陪呂嘉自習到深夜,走過黑暗的校園小道,送她回宿舍。 ......

呂嘉因爲壓力巨大,身體佈滿了紅疙瘩,奇癢難忍,稍微抓撓就會腫起來,每次發作都會心驚肉跳。羅川陪着她去打針,給她講笑話。 ......

那天羅川拿着一枚戒指,一定要套在呂嘉的手指上,他叫她:“老婆。”她默認了,學霸呂嘉和學渣羅川真的在一起了,從此羅川成了她高考前夕最好的解壓利器。

就是這樣,這個名叫羅川的男孩兒住進了呂嘉的心裏,成爲呂嘉揮之不去的彩照。

呂嘉考入了985,羅川只考上一個大專院校。即使這樣,呂嘉仍然堅守着被她當成練手的初戀。然而羅川一次次讓呂嘉失望了。羅川並沒有珍惜呂嘉對他的感情,背後分別與LL和小驢子聯繫,關係愛昧。

呂嘉爲了保留住這份最初的戀情,她自己省喫儉用,爲羅川攢房租。在週末,帶上飯菜、水果、豆漿或者牛奶,穿越半個北京城去看羅川,像個周到細心的母親,傾盡所有去關心照顧羅川。

呂嘉從小到大除了內衣、內褲自己洗,所有的衣服和襪子全部交給母親代勞,卻要爲羅川洗鐵皮般的三條牛仔褲、八雙襪子和三件襯衣。爲了省水,有洗衣機不讓用,只能用手搓。

羅川像一個老爺對待丫鬟般,對呂嘉吆三喝四。

這些還都是其次,羅川從本質上講是和呂嘉是價值觀不同的兩種人。

羅川不求上進、好喫懶做、遇事逃避、抽菸喝酒、貪睡、打遊戲,喜歡撩女生,是個比較懶散的人。

呂嘉的父親一直反對女兒和羅川來往,尤其是羅川的大專學歷,更是兩人之間的硬傷。

呂嘉想考研究生,不敢直接和羅川說,只能小聲試探。她擔心兩個人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再有呂嘉不喜歡羅川每天穿梭於酒場和歡場,陪着那些所謂的採購經理,喫喝玩樂並告訴她冰火兩重天的熱鬧場面。呂嘉反感這樣的羅川和他所在的環境。

這裏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積極向上的呂嘉爲什麼會喜歡上“學渣”羅川?

我想起很多年前,有一部知名的話劇《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後來拍成了電影。我們不討論《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它的內容,這部作品的標題,爲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初戀時,年輕時,我們真的不懂愛情。因爲那時候,我們還未在社會的大熔爐中進行過歷練,斑斕的世界對於年輕人而言充滿了誘惑。

呂嘉對於愛情是堅守的,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對方,縮小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但是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她和陳夏璐不一樣,她沒有走馬燈式的換男朋友。

直到小說的結尾,我纔看到呂嘉在一次次被欺騙中的醒悟,她從通訊錄中拉黑了羅川的電話號碼。

這就是成長。呂嘉終於明白羅川對於她而言是不合適的。她用了四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她對愛情的領悟。


03  一幅年輕的羣像

作者在《混在985》塑造了以呂嘉爲核心的諸多人物形象。這些進入21世紀的大學生們,他們思想活躍,敢於探索,他們的所作所爲更貼近於自己的內心。

在書中,一些重點人物有屬於他或她的故事。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家境貧寒的賈連生、田芳和宋玉珍。

他們來自農村家庭,來到北京這座繁華的超大城市上學,他們急於要在這座城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賈連生從記事起就很用功,高中三年,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名。但是上了大學後,他不再是佼佼者,他看不懂老師推薦的文獻資料,甚至掛了四科。

這種落差,打擊了他的自尊心。他需要在某個場合挽回來一些面子。

在籃球場上,

賈連生,他個子不高,身着藍色隊服,像一股小旋風,傳球、投球技術嫺熟。

比賽最後三十秒,賈連生像一隻賦了超能力的獵豹,化身爲昔日戰壕裏被羣擁的英雄頭領,肆意揮灑着滿格熱血和激情,絲毫沒有注意場下對他投來的異樣目光,繼續一如既往,旁若無人地橫衝直撞,一不小心狠狠踩在了田宇的紅色跑鞋上,田宇疼的齜牙咧嘴,眼裏噴着火。

“你穿雙破361度拽什麼?”

或許“你穿雙破361度拽什麼?”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拽什麼?”翻譯成我們容易理解的話,就是“牛逼什麼?”

這雙“361度”,是母親帶他到鎮上最好的商店買的,他一直捨不得穿。對於城裏的孩子,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家境貧寒的學生,那是他心中的希望。

在某一個早晨,賈連生穿着他心愛的“361度”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一位保險推銷員朋友曾經對我說過,最悲慘的是把孩子養大了,孩子卻先走了,耗費了父母的全部精力。

像賈連生這樣來自農村家庭的孩子,他們考到北京,盼望着由此改變命運,因此而承載着一家人的希望。當面對困境時,他選擇了逃避。

田芳,也是一個悲情的人物。她來到京城先是和“鹹蛋超人”懷了孩子,後又和學校裏已經退休的趙教授扯不清楚,再後來她索性把自己的美麗當成了交換的籌碼,以至於發生了宮外孕,險些喪命。

爲什麼年輕的女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北京的知名高校,不是用知識去改變命運,而要想找一條捷徑呢?因爲她沒有安全感,她在偌大的京城急於要尋找到一個靠山。這個靠山就是男人,能夠改變她命運的男人。

其實田芳在與“鹹蛋超人”之前,已經有了與男人交往的經歷,最開始,她一定是被迫的。當她不再是少女,她看透了,無非就是那麼回事,她無所謂了。“鹹蛋超人”儘管長得醜,但對她還算好。當她躺在小診所的牀上,由父親親自爲她做人流手術之後,女孩子所有的自尊徹底沒有了。

田芳從在食堂專喫兩毛錢的特價菜,到花趙教授的飯卡,享受教工食堂裏的各種美味,她的人生座標已經偏航。

宋玉珍,是個不幸的女孩子,她也是個家境貧困的孩子。她積極向上,參加支教,利用假期給在京打工子女上課,結果被一個變態男生堵在廁所逼仄的空間裏強姦至死。

他把她抵在廁所單間的牆上,死死捂住她的嘴巴,用膝蓋抵着她的腰,就像一隻大熊將要剝食一隻小白兔。

如果宋玉珍她的家境好一些,是否不用在假期堅持爲學生們上課,她可以像劉姝她們那樣藉着假期去逛街呢?這個人物看了讓人心疼。

此外,還有家境殷實的劉姝、陳夏璐、阮桃等人,她們忙着刷夜、泡吧、戀愛、逛街、刷劇,揮霍着自己的青春,到了大四時,才着急忙慌地趕功課,以完成自己的學業。

阮桃與高幹子弟馬堯戀愛,徐伶豔嫁給了系主任,並馬上生子。她們算是有了歸宿。

學校裏的男孩子們呢?

田宇,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他腦海裏一直殘留着五歲時父親離開家的情景。他在小動作失敗以後,很快和京籍的馬麗娜好上了。

爸爸媽媽不在乎他的單親家庭,幾乎把他當成未來女婿對待,早跟田宇的母親溝通,着手梳理關係幫他畢業之後留在北京。

但田宇又喜歡上“白月光”,最後被馬麗娜拋棄。

這些羣像式的人物,反映出大學裏年輕人的一種狀態。這裏既有進入大學的鬆懈,也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04  結語

小說《混在985》以羣像式人物羣體呈現在讀者面前,人物衆多,性格各異,他們思想解放、視野寬闊、思維活躍、個性張揚,羣體結構呈多元化,羣體價值觀也是多元化的。他們思想是開放性的,個性也是開放性的,在價值取向上更偏向於實用性,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理想與現實衝突的迷茫,社會責任與個人心理需求衝突的迷茫。這不併完全是他們的錯。社會本身就是多元化的,特別是在網絡發展的時代。他們或哭或笑,用青春書寫着人生的答卷。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說:“創建學校的目的,是將歷史上人類的精神內涵轉化爲當下生氣勃勃的精神,並通過這一精神引導所有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術。”也就是說,將歷史上人類的精神內涵轉化爲當下生機勃勃的精神,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學習知識和技能,只是結果。而我們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結果。不必去苛求每一個人是否有統一的思維模式,重點是讓學生們在校期間學會學習,學會成長。因爲他們是中國社會最活躍的力量。

但是,我依然要說:

我爲呂嘉的成長感到欣慰;

我爲宋玉珍失去生命感到憤恨;

我爲賈連生失去生命感到惋惜;

我爲田芳一次次用身體進行交換感到不值;

還有那麼多鮮活的生命,他們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或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小說爲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語)。

也希望小說中的每一個年輕人在今後的歲月中,都能邁出堅實的步伐。

《混在985》可以在微信讀書上讀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