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回顾2003年初“非典”(SARS)看的也是心惊胆战

读苗德岁的 《在病毒中生存》第四章时,我开始心惊胆战了,原来2003年初“非典”  (SARS)疫情,检测出的就是冠状病毒。

20年前的那场爆发,是当今疫情三年的“预演” 和前奏吗?

读科普读出了侦探小说的感觉。

重温这些细节,对于当下的“后疫情时代”,我们所身处的境遇依然有警醒和思考。

2002年11月,广东省一位农民因发烧而住院,不久就因呼吸衰竭而去世。其后,同一地区相继出现了类似病情;患者都是开始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接着发展成上呼吸道感染并很快恶化成急性肺炎,使用各种抗生素都没有效果,死亡率较高。

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怪病”,当地医生措手不及,既不了解病原,也不清楚它的传染途径,更未查出快速致死的原因。

只知它跟普通肺炎完全不同。

这一“怪病”被时任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先生称为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再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疾病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并用英语名称的首字母缩写为SARS。

由于这种“怪病”发生在2002-2003岁末年初,它也就随着繁忙的春运、大量人口的流动,迅速蔓延开来。

(可怕的是,这种病通过一些“超级传染者”,很快扩散到了全球,致使23个国家8000多人被传染,900多人死亡,死亡率高达10%。)

疫情结束后,《南方人物周刊》曾有一篇非常精彩的报道,追踪了SARS病毒的扩散路径。

最初,一位海鲜商人住进了广州一家医院,短短的两天之内,他感染了那里30多名医护人员。之后,他被转进另一家医院,又传染了该院20多位医务人员。

其中一位被感染的医生,在不知道自身已被感染的情况下,去香港参加侄儿的婚礼,不幸在下榻的酒店里发病,打喷嚏、咳嗽、发高烧,还在走廊里呕吐了一次。第二天他住进了香港的一家医院,不久就去世了。

而他住过一夜的酒店成了疫病向全球扩散的最大中转站。住在这位医生隔壁房间的一位加拿大老太太,也许从未跟他碰过面,却被传染上了,并将SARS病毒带回了加拿大,进而通过乘坐飞机扩散到北美大陆。

这位加拿大老太太在住院期间,又感染了一位菲律宾籍的女护工,之后这位护工回到菲律宾度假,又把病毒带到了菲律宾。

跟那位广州医生住在香港酒店同一层楼的两位新加坡姑娘,感染上SARS病毒后,又将病毒带回了新加坡,感染了家人,也感染了亲戚、牧师以及医护人员。

还有一位美国商人当时也住在香港那家酒店,将SARS病毒带到了他经商的越南河内。

2003年3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布了SARS肺炎的警告,指出了该病的高传染性、高死亡率以及在医院、酒店以及飞机等处多发、传播扩散等性质。

3月15日,一架由香港飞往北京的国航班机上,有一名乘客发烧、咳嗽,感染了同机的20多位乘客和空姐,这些人又把疫病传染给了大约400多位医护人员及看护的家属,使SARS病毒迅疾在北京传播开来。

仅仅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SARS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几次飞行,辗转传播了大半个地球,最后使北京沦陷成为疫情中心。

而在当时,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瘟疫。

经过各国科学家的携手努力,2003年4月上旬,终于发现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种病毒直径约100纳米,形似圆球状皇冠,上面有很多荆棘(钉子)状的蛋白 ,故人们称它为冠状病毒。


其实,冠状病毒对科学家们来说并不陌生,过去能感染人体的冠状病毒,是一种毒性比较弱的鼻病毒icon,也就是引起人们普通感冒的病毒,普通感冒通常只会引发一些轻度症状,而且很快能自愈,远不像SARS病毒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2003年春天,平时热闹喧嚣的北京几乎像一座空城!

2002-2003年的SARS疫情暴发虽然来势凶猛,疫情中,全球被感染人数不到1万人,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下,可以说是史上全球性瘟疫流行中规模最小的一次。

这是人类的侥幸吧。

但是,这一次,20年后的今天,好像就没有那么幸运。  交通的便利通达,人群的迁徙流动,都成为病毒扩散的便利条件,它们可以“漂洋过海来看你”,以人传人飞快的增倍速度波及,此起彼伏,缠绵不休,全世界地球的每个角落都被波及。

3年下来,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形影不离、胶着斗争的共生状态。

也许,作为万物之主的人类,我们该停下思考,这肆虐的疫情,究竟为什么大面积出现? 而我们又该怎样探找出路,修复一个天然无毒无害的生活环境。

2023-1    风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