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新冠與SARS病毒有很大的不同


《在病毒中生存》第四章:書中總結

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首先,很多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症狀,也就是說潛伏期較長,在潛伏期期間,患者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感染着其他人。

相比,SARS的潛伏期較短,幾天之後就會出現症狀,而且只在出現症狀後,纔會傳染別人。因而,新冠病毒似乎比SARS更“狡猾”,傳染性更高、更加危險、更令人恐慌。

2.其次,80%的情況下,COVID-19患者只表現出輕微的感冒症狀,因而會誤認爲是普通感冒,故不會自動隔離,繼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染他人。這是它比SARS更容易讓患者忽視的地方,給防控帶來很大的困難。

3.再次,COVID-19的症狀大多與流感症狀相似,在疫情出現初期,許多患者誤以爲是流感,壓根兒就沒有想到是COVID-19,因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段。

4.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COVID-19早期階段病毒集中在鼻咽部,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億萬個病毒顆粒通過飛沫傳染給他人。而SARS則是在症狀爆發、住院之後,才進入高傳染期。這可能是COVID-19比SARS更具傳染力的關鍵之處。

總之,病毒在與人類的博弈中,不斷地演化,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捉摸、難以對付。

儘管如此,自這次疫情開始以來,人們還是對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然,也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我們繼續探索。現代生物學、流行病學、醫學以及通信等領域的迅速進展,使我們在新冠病毒露頭不久,就測出了它的基因序列;國際社會幾乎可以同步行動、迅速做出最高級別的疫情防控;科學家們在緊急地研發藥物和疫苗。這些在1918大流感以及歷史上其他瘟疫流行時,都是難以想象的。

根據專家們目前預測,新冠病毒極有可能像流感病毒那樣,將會與我們長期共存。

大家會問:“下一次會是什麼樣子呢?”但這很難回答,因爲病毒變異很快,因而每次的情況都不盡相同。

對走向我們簡單地總結如下:

研究瘧疾的流行病學家雷納德·羅斯曾用數學模型展示,如何把蚊子種羣控制到一個臨界點之下,便可終止疫情。換句話說,控制瘧疾疫情並不需要消滅所有的蚊子;同樣,控制其他傳染病疫情,也並不需要治癒所有患者。這個臨界點大概就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拐點”吧。

羅斯將其總結爲“感染力理論”,不僅可以用於傳染病疫情防控,也可用於政治(比如輿情防控)、經濟(比如股市預測)、社會(比如美國槍支暴力管控)等各個方面。

其中的奧祕,也就是說“爲何事情蔓延,爲何又消停”,我們必須得搞清楚。

具體來說,傳染是如何發源與迅速蔓延的?如何預測和度量爆發力?是什麼原因造成流行高峯?又是什麼原因令疫情結束?通過回答上述一系列問題,過去的流行病疫情資料有助於建立預測未來疫情的數學模型。

COVID-19疫情,還讓我們瞭解到流行病學中的幾個重要而有趣的基本概念。

一是“羣體免疫”,比如一棟公寓樓裏住有100個房客,病毒感染了其中15-20個易感者(如兒童、老人、基礎病患者以及未注射疫苗者 )後,其餘房客被感染的概率就會明顯下降,這批人就成了病毒不易攻克的羣體。隨着羣體數量的減少,病毒的目標感染對象也變少,病毒的傳染性自然也就隨之降低。

另一個概念是“基本傳染數”(R0),代表一個攜病毒者在特定羣體中可能傳染其他人的平均數值。R0值如果小於1的話,傳染性就會逐漸減弱並消失。

一般說來,感的R0值在2左右,而麻疹的基本傳染數R0值可高達20!因此,若想達到羣體免疫效應,注射麻疹疫苗率須高達95%纔行。

所謂“超級傳染者”,是指能傳染很多人的患者(即R0值特別高);是流行病防控中最需要追蹤和隔離的人。換言之,瘟疫流行法則,跟搞傳銷以及微博或微信轉發差不多,R0值越大,滾雪球效應也越大。

切斷病毒的傳染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釜底抽薪”之舉,這就是此次武漢斷然採取封城以及其他嚴厲隔離措施的科學依據。

2023-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