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君:苏轼的“呵呵”“东坡肉”“苏堤春晓”和苏东坡“天下第三行书”是怎么来的?

【淮君:苏轼的“呵呵”“东坡肉”“苏堤春晓”和苏东坡“天下第三行书”是怎么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当枯树发芽,当石头开花,当一页纸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纵前路漫漫,谁怕?我有苏东坡。”几乎每一个中国人,总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东坡相遇,于是,苏东坡也定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据统计,苏东坡留下一千多封书信,短则十余字,长则百字,使用“呵呵”有四十多处。“呵呵”二字,是一种自得不加掩饰的感情流露。有人笑称,他才是网络语言的老祖师。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他和父亲、弟弟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这一年遇上欧阳修。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又怕此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于是为了避嫌,给了第二名。及至拆去糊名的纸片,才发现,是苏轼!

他第一次为官,赴任凤翔途中,就给苏辙写了一首诗,正是那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通往黄州的路途。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他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不过,他不会想到,彼时天高地远的黄州将成为他的人生转折之地,他“从苏轼变为了苏东坡”。须知,他的词作动人,他在命运之海浮沉而笑纳一切的达观更动人。

读罢苏轼生平轶事,愿你更能领会林语堂为何称他“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日子实在贫寒,朋友便帮他向官府请领了一块荒地来耕种,苏东坡一见倾心,因为这无名之地位于城东,他便以“东坡”命名,自己就叫“东坡居士”。他开始乐在其中,有时,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讲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东坡却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著名新闻人、北京陛楼阁文化艺术院院长、书法家、御膳世家传承人、资深财经主编、久居北京的皖籍作家淮君总编辑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传世名作《黄州寒食帖》,正是作于此地。悬针、变奏、飞白、牵丝、堆墨,多种笔法游刃有余,诗人生活困顿,精神却无限飞扬。这幅字曾遭三次火灾,所幸都完好无损。

但是,苏轼的那块城外“东坡”毕竟是官地,不久可能就要被收回,为了一家温饱,苏东坡决定前往沙湖,购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沙湖途中遇雨,没过多久又停了,就在这急促变化的阴晴里,被浇成落汤鸡的苏东坡,口中悠然地吟出了一阕《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公元1082年,在黄州,苏东坡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期间,他创作的诗词、散文、书法,皆可雄视千年,为宋朝代言。他改变了词的内容题材,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农事、怀古等等都可以入词,不再只写男女之情了。

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是被正统文坛轻视,到了他手里,词才真正与诗一样,成为言志与载道的文学形式。这,亦是苏子的伟大之处。

黄州的苏东坡生活窘迫,幸好,他发现了价格便宜的猪肉,于是另辟蹊径,创作出了一道佳肴,料理法子见于他的《猪肉颂》,以小火慢慢炖猪肉,把油煎出来,这样肥而不腻。后人纪之以“东坡肉”,这美味也成了今天不少人饭桌上的“心头好”。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太子赵煦即位。苏东坡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短短十七个月,从一个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级,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当北宋取得了对西夏吐蕃作战的胜利,百官称贺,并主张借机议和之际,苏东坡上书皇帝,提出“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这是苏东坡的为政原则。

公元1089年,朝廷批准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有一回,苏东坡和朋友在西湖边饮酒,在天朗气清和细雨横斜变幻之间,他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东坡最有名的业绩就是治理西湖。为了疏浚西湖,苏东坡通过各方渠道筹措钱款。湖中无处安置的淤泥,被他指挥用来筑起一道长堤,构成了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为了让水草不再滋生,苏东坡还想出了一个方法,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众种植菱角。湖中建造的三座小石塔,围成一个水域,本来是禁止种菱角的区域,后来变为“三潭印月”,一直美到今天!

公元1091年,苏东坡再一次被调离杭州,受到高太后的重用,他很快官升礼部尚书。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