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獨行月球》|泛着淚光的笑

原創/古月祥日

我知道《獨行月球》這部電影是因爲兒子,因爲他知道沈騰很搞笑,所以想看“郝建”的新電影;知道這部電影改變自趙石的漫畫,是看到電影剛開場時的字幕介紹;知道趙石是韓國漫畫家是通過網絡查詢,畢竟對漫畫領域不甚瞭解。於是在7月30日看完電影后,爲了求證電影是否忠於原著,又刻意去欣賞了一番原著漫畫,得出的結論是:電影內容改編還是挺大的,而且改得特別中國味。

電影的簡介是這樣的:2033年,爲了抵禦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人類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全員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沈騰 飾)被領隊馬藍星(馬麗 飾)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計劃”失敗,獨孤月成爲了“宇宙最後的人類”,開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很接地氣的簡介,最後一句尤其搞笑。沒了希望的生活,對於普通人而言可不就是破罐子破摔地活着嘛,況且還是一個人在毫無生機的月球,這可比在地球上那種“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境遇慘太多了,真可謂是老慘嘍!“沈馬組合”的電影出現“神馬”奇蹟都有可能,畢竟作爲有話劇、小品表演等紮實功底的喜劇電影製作團隊,“開心麻花”在國內喜劇電影圈還是相當有分量的。至於個別網友評論的科幻硬核不夠、喜劇包袱笑點老套等評論也僅僅算是個人見解,絲毫不影響這部堪稱佳作的電影票房。

在文章開頭我就說過,其實電影版對原著的改動還是挺大的,我們先來看看漫畫原著與電影改編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相同的地方,是保留了故事主線。就是爲了阻止一顆命名“π”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在月球上建立了導彈基地,通過發射導彈將“π”摧毀以達到保護地球的目的,即“月盾計劃”。

最大的不同有這樣幾處:

一是增加了“獨孤月”暗戀“馬藍星”的感情線。這在原著中是沒有的,包括“馬藍星”這個名字都是電影版給起的,我猜想姓“馬”大概是用演員馬麗的姓,而“藍星”則是代表了地球—“藍色的星球”。這麼猜測是有依據的,劇中也多次給出了暗示,這在後面會說到。說實話,“獨孤月”和“馬藍星”這兩個名字我都挺喜歡,很有意境,雖然原著中“獨孤月”的名字是韓國作者趙石給起的。

二是“獨孤月”的身份由原著中的“動物學博士”變成電影版的“設備工程師”,這爲後面一系列的設備維修改造、天體物理計算、瘋狂冒險旅程等做了很好的鋪墊,要不一個專業研究動物的人懂得這麼多航空專業設備和天體物理知識就顯得太不科學了。

三是原著中沒有馬藍星,僅有一個沒有名字、編號爲[75號研究人員]的女助理出現,而且原著中不坐輪椅的光頭指揮官戲份很足,是“月盾計劃”的真正組織與實施者。電影版卻是由一個虛構的女副指揮官馬藍星導演着一切。

四是劇中包括多處暗戀告白、以地球做背景的袋鼠拉滑板、駕月球車疾馳逐日等悲壯式的浪漫橋段,以及“獨孤月”陰差陽錯成爲“頹廢”地球人英雄的過程等等,都是而爲了劇情發展需要基於原著所增加或者改編的。

五是原著漫畫中還有一個同樣被遺落在月球上的人—瘋掉、死掉的專家。其角色的存在作用,我認爲一方面是與不斷“折騰”的獨孤月做一個心態對比;另一方面是通過救了獨孤月而在月球上唯一的人類夥伴卻死了的殘酷現實,加強獨孤月在月球上孤獨感的效果。電影版沒有這樣一個人,更多的是獨孤月一個人的獨角戲,消極與頹廢的,積極與樂觀的。

六是原著中獨孤月和地球方面早就知道了“π+”的存在,原本爆破“π+”碎片的方式也不是自殺式的,會有一年的準備時間,由身處月球的獨孤月協助地球指揮部手動發射導彈引爆“π+”碎片,並且獨孤月還被告知了一個藏身之所,他可以暫時活下去,不用馬上就死,雖然可能活得過程或許寂寞、孤獨得生不如死。而電影版獨孤月是在抵達空間站後從馬藍星未關閉的耳麥中,從地球指揮部的討論中得知 “π+”的存在,這纔有了由即將回家的喜悅變成了手動推送核彈—“雷神之錘”平靜地撞向“π+” 碎片的悲壯畫面。

或許還有其他不同,但本文是爲了說說電影本身,在讓大家知道了一個漫畫與電影大概比較之後,就不再做過細的對比了。電影很精彩,若要真正體會個中滋味最好還是到影院身臨其境地觀看。下面按照電影版逐步鋪開的劇情,來重點聊聊我認爲電影版很“中國味”的地方。

一、體現了中國人含蓄的愛情觀—只要你過得好

與“開心麻花”團隊之前喜劇作品無厘頭式的搞笑不同,該部作品帶了幾分笑後想哭的不暢快感,當然,這種不暢快恰恰是中國人傳統的那種欲言又止式的含蓄與委婉,不違和,恰恰好。

傳統中國人大多是含蓄的,很多話是委婉地去說,很多事也是委婉地去做,處處留有餘地,不至於尷尬到無法收場,這就是中國人爲人處事的智慧和替他人着想的風度。暗戀的橋段,也同樣是中國人含蓄的表現之一,總感覺有些事做得,說不得。

獨孤月因爲一次面試而一見鍾情地喜歡上了馬藍星,爲了馬藍星寧願放棄高大上的工程師身份去當一名普通的維修工,而那份愛卻又因爲自小便是一直默默無聞的“中間人”或者說是“透明人”而卑微到不敢告白優秀的副指揮官馬藍星,只求每天工作時過道相遇或是偷偷一瞥,即便情愫的傾訴也是委婉的,以信物,憑書信。

前後呼應的還有開篇與結尾。當開篇獨孤月親眼目睹地球毀滅後,給馬藍星設了靈堂,立了牌位,祭奠完後就想方設法要追隨馬藍星而去,這纔出現了嘗試着各種折騰去死的笑點。這倒頗有些梁山伯與祝英臺以死相隨的影子。

可當獨孤月一心想回家,卻又突然面對推送“雷神之錘”英勇赴死的時候,一句“馬藍星帶我回家”讓馬藍星按下了核爆按鈕,結束了他原有的生命形態,而以小行星碎片光環的“新生命形態”永遠環繞着地球,陪伴着“藍星”。

地球與月球的關係是什麼?月球圍着地球轉。而現在,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又多了一圈光環,這個象徵獨孤月“新生命形態”的存在,隱喻着滿足了獨孤月沒變成距離地球很遠的星星,而是又以他擅長的“中間人”姿態出現在地球與月球之間。詮釋着:我就這麼日夜看着你,守護着你,只要你過得好。

二、體現了中國人天下大同的世界觀—合作共贏

金剛鼠的出場確實帶來了足夠多的笑點。在與金剛鼠相處的過程中,有爲了保護月球基地的棍棒相見、拳腳相加的場面,雖然各有損傷,但面對拳擊高手和彈跳專家,獨孤月吃了不少苦頭,知道了有一種叫“袋鼠”的鼠不好惹,嚐到了什麼叫“多麼痛的領悟”。

再後來獨孤月使出了一招“美人計”,製作了一隻“風華絕代”的母袋鼠以圖與金剛鼠和諧相處,卻沒想到金剛鼠居然會“將計就計”,獨孤月差點沒被“剛子”給羞羞了。這一段也是笑點滿滿。

到後來一人一鼠透過月球基地的窗戶看到了共同的家園地球,纔開始慢慢地和諧相處,直到後來的情同手足,共同克服在月球生存中的艱難險阻,一步步踏上回家的旅程,同時也上演了勵志環節與浪漫鏡頭:

爲了保持太陽能蓄電池始終在太陽的照耀下提供持續動力,獨孤月和大“剛子”駕駛月球車逆向而行,不眠不休地追逐太陽,誓把核彈“雷神之錘”從另一個不近的地點運回基地。這是不是像極了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夸父追日”?足夠勵志吧。

當最終太陽還是落下去了,死亡再次襲來的時候,由對頭變成戰友的大“剛子”,發揮出彈跳健將的本領,拉着“獨孤月”乘着滑板在月球表面浪漫奔馳。以往更多是以地球的視角想象月亮的美,把月亮作爲背景,而這次當“剛子”在獨孤月單人噴射器的輔助下拉着獨孤月在隕石坑上空騰飛而起的時候,是在月亮上把藍色地球作爲背景,這與鹿拉雪橇的聖誕老人、騎着掃把的哈利波特,抱着玉兔飛向廣寒宮的嫦娥,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畫面唯美且浪漫。

這些勵志與浪漫的着墨,其實也是在告知世人一個道理:天下大同,合作共贏。連動物都有自身的優勢與長處,都可與人和諧相處,取動物之長補人類之短,何況同爲地球村的人類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維,在面對人類共同遇到的危難與災難時更具實際意義,合則共贏,爭鬥俱傷。

三、體現了中國人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歷經磨難中華文明燦爛依舊

獨孤月獨自一人生活在月球上面對的種種困難與艱難生活的場景(當然有“剛子”同志的存在也不算完全孤獨狀態,但畢竟不是人類)會讓我們想起中華文明歷經磨難一路延續到今天的不易,畢竟歷史上的四大文明,有三個文明已經被稱爲古文明,只有中華文明是那個一直延續至今的文明,在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這着實不易!

作爲普通人,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時的消極反應是很正常的,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纔是真實的人,沒有人天生就會笑對艱難困苦,那是腦子壞掉了的傻子。獨孤月的“破罐子破摔”是因爲突發事件造成的內心恐懼與茫然無措。而當其受到金剛鼠不小心撥動通信線纜產生疑似地球通信信號時,他又樂觀地活動起來,各種“折騰”。

而尚且不知被地球在同步直播生活日常的他,誤打誤撞地成爲了被小行星撞擊後科技水平倒退50年、大氣層被塵埃籠罩無法進行地面活動的頹廢地球人類的全民偶像。地球人都被他獨自生活月球仍不懈努力的精神所感化,久違的精氣神又回到了身體裏,變得積極而有活力起來。

而到後來獨孤月偶然發現了“剛子”無意搖動尾巴促成與地球疑似聯絡信號假象的破滅,獨孤月萬念俱滅,再次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與動力。而這時,地球人類通過直播發現了獨孤月的絕望,做出了同樣激勵獨孤月活下去的舉動:點亮地球上能使用的全部燈光向在月球上獨孤月傳遞地球人類還活着的信號。就這樣支撐着獨孤月堅持到地、月通信信號的重新連接成功。

歷史上的每個階段,我想也正是在這種相互激勵、支持、幫助的作用下,才使得中華民族能夠挺過一個又一個磨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種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是深入骨髓的,被稱爲民族脊樑的品質也都是由每一名普通人中淬鍊而來的。

四、體現了中國人的人生價值觀—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英雄只是平凡人做出的無私奉獻

獨孤月是不是英雄?我想當他義無反顧地推着“雷神之錘”平靜地撞向“π+” 碎片時,獨孤月毫無疑問地成爲全體地球人的英雄。曾經“破罐子破摔”的他,就在那一刻彷彿成爲了超人,沒有彷徨,沒有茫然,沒有恐懼,只有堅毅,在此之前,誰會認爲他的身上具備英雄品質與氣概呢?

他原本是一個毫不起眼、被人漠視的“中間人”、“透明人”,卑微到面對喜歡的人都不敢表白,可在面對死亡時他卻平靜的表白了,而後從容地犧牲自己挽救了人類。他真的就是一個普通到再普通不過的人,而手推核彈“雷神之錘”爆破行星碎片“π+”的英勇行爲,像不像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眼?明知必死但卻義無反顧,在此之前,董存瑞與黃繼光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普通的中國軍人。

獨孤月爲了愛情自降身份變成維修工追到月球,爲了喜歡的人和人類活着又選擇了死亡,不論他喜歡的人是否喜歡他,這是他危難之際做出的個人選擇。

那個被獨孤月愛的馬藍星則成了集體利益的化身,她的每一次決定都要以集體利益爲重,而不是憑個人感情行事。比如,撤離時明知有人被遺落,但集體的安全更重要,必須按既定計劃實施撤離。馬藍星迴答獨孤月如果重來一次的問題時,答案是還會這麼做,這是她的職責。獨孤月的回答是“你是真冷血,我是真喜歡”,一句聽後令人先笑後欲哭的回答,他理解她。馬藍星同樣是英雄。

對獨孤月來說,這是他唯一的抉擇,只有犧牲自己,喜歡的人和人類纔有可能繼續存活。

對馬藍星而言,人類存續的使命高於個體生命的存活,她的理智必須總是要戰勝情感。

就像電影《流浪地球》,也是典型的中國人思維和家國情懷,即便是去星際流浪也要帶上地球,而不是拋棄家園。

中國人的英雄通常都是普通人,通常是爲了集體榮譽、國家利益而放棄個人利益甚至是獻出生命,更多的情況是依靠集體智慧攻堅破難。麥賢得、馬偉明、李中華、王忠心、景海鵬、程開甲、韋昌進、王剛、冷鵬飛、印春榮、杜富國、錢七虎、聶海勝等13位八一勳章獲得者,既是普通人又是中國新時代的英雄。在國家利益、集體榮譽面前,個人利益總是放一邊。

而美國人的電影裏通常都是孤膽英雄拯救世界,一個人幾乎無所不能,主角通常都會有驚無險,層層過關打怪,結局完美。這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西方世界崇尚自由主義和人權至上,熱衷維護個人利益。

五、體現了中國人越來越強的文化自信—哪怕只是拍個電影

近年來,以《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等爲代表的國產電影製作水準越來越高,幾十億的票房就說明了問題,甚至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爲代表的動漫電影也拍出了新意,同樣被觀衆認可而取得了高票房。這是中國電影事業蓬勃發展的結果,更是民族文化走向自信的表現。

這部《獨行月球》雖然改編自韓國漫畫,可開篇我就說過了,改編得很中國。有沈騰和馬麗這對黃金組合,加上“剛子”剛中帶柔的表演,還有黃子韜青島話的插科打諢,笑料還是挺足的。影片的後期製作也是可圈可點,特效做得還是很不錯的,據說是《流浪地球》的特效團隊,月球場景、基地內部和航天器的模擬基本是過關了。

不管怎麼說,能把一個含有科幻元素的喜劇拍成這樣的水準,開心麻花團隊進步很大。同樣敢於嘗試在喜劇題材影片中雜糅硬核的科幻元素也是自信的表現,也算是具有開創性。哪怕純粹就是一部喜劇電影,我認爲它也值得大家去影院消磨一段時光。

最後強調一點,這僅是我自己的觀影感受和天馬行空的思想飄渺,可能裏面的解讀有些會連導演都吐槽從來沒這麼想過,權當作是我面對浩瀚星空時,激動之下發出的腦電波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