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不過在“書緣起”裏,一直讓愛不落下

清理書籍時,我猛然想到盧照鄰的一句詩:“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牀書”,又念及:“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覺得自己與好多作者有量子糾纏。

有的作者非常迷人,一旦看了他的書,就戀戀不忘。
有的作者非常療人,一旦看了她的書,身心靈就得到了療愈。
有的作者非常磨人,一旦看了他的書,就在點點滴滴中修行。
有的作者非常喜人,一旦看了她的書,就處處得人間禮物。

這兩年,我花在書籍上的錢和時間特別多,樓下的書架一滿,我就樂此不疲地往樓上背,直到客廳裏形成了一面3米長的書牆(別處還有零落)。

鋼木結構的書架並排在一起,一達二樓就可以看見,它是我心歸處,也是我心安處。

當我的衣食父母抱怨我時,我看過的書成了我的精神父母,它們用大愛無限包容我,告訴我:你的選擇是對的。

儘管有時,我會抄小路回到精神故鄉,但一不小心,我就又拐到了大道上。爲了讓“大道”次第開花,我就到處灑滿自己喜歡的花種……

然而,“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歲月把它裝訂得極爲拙劣”。原諒我,一定要原諒我把它的裝訂線拆了,書腰扔了,只有幾個書籤替我保密昨天過不去的坎兒。

我明明知道時間是幻覺,自己也是幻覺,卻要抱着書,把一些真善美啃光。

許多人不願意讀書,卻想獲得慧能的大智慧;還有些人願意讀書,卻不能讓自己化識成智;更有一些中間分子,在自己的中道上不左不右……

我呢,偷點太傻的倒影,搶點佛陀的正念,還補點維生素ABCDE,越發覺得“書”讓我“載不動人間許多愁”。

真的是這樣嗎?我沒有把自己讀成書呆子,我沒有把自己變成混世蟲,我沒有因此功成名就,我也沒有因此缺少過什麼……

我只不過在“書緣起”裏,一直讓愛不落下。

我沒有分離心,沒有功利心,我只想在書籍的簇擁裏找到屬於自己的真心。這難不難?

熊逸老師認爲:慧能是以草根英雄的姿態走出了一條平民路線,又在深奧的佛學世界裏打出了速成的旗號,確實是件激動人心的事。

那天,我和朋友從《周易》聊到《道德經》、《論語》、《金剛經》……突然發覺,自己讀過的書既不喧譁也不沉默,像動脈一樣帶着靜脈,像靜脈一樣隨喜動脈。

不管走哪種路線,我們讀書的終究目的就是爲了離苦得樂。不妨這樣,把自己當成“慧能式”的垃圾桶:這個垃圾桶本來就空空如也,上邊沒蓋,下邊沒底,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少垃圾,才一扔進來就會從底下漏出去,毫不黏滯。

可是,書總在兜底。我沒有上上智,目前還得靠着書來擴大自己的知見圈。如果想“扔垃圾”,只有在桶底鑽幾個窟窿眼兒,讓“漏”形成日常習慣。

你也許會問,難道你不怕把“真東西”漏走了?凡是真理,一定會化爲自己的骨血,然後讓人脫胎換骨。

突然,書架上的全家福掉下來了,我又一次打碎了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