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差態中尋找自己的安心法

母親的小姨64歲了,看起來才50出頭。她天生麗質,又善於打扮,廣場舞跳得人人讚歎,但是家裏總是雞飛狗跳。

話從哪裏說起呢,我跟你講三天三夜都只是序言。旁觀者清,誰都知道:小姨婆的美是惹禍的根。但是小姨婆有苦說不出,她特別清楚:老伴的酒癮纔是惹禍的根。

爲了“斷禍根”,小姨婆遠走他鄉,做起了保潔阿姨,一心念a彌陀佛,感覺“保潔”終於讓自己清靜了:她不用擔心老伴喝了酒找她耍酒瘋,她不用擔心自己的美被人胡亂指責,她不用擔心自己的經濟問題……

她剛開始應聘時,人家只是看着她比較年輕,就通過了面試。她總是在感恩中把地板擦得亮閃閃的,公司裏的人把她當作寶,還受到了領導們的屢屢讚揚呢。但是紙包不住火,她身份證上的年齡超了。爲此,她不安了很久。

令她沒想到的是,領導確實認可她,也理解她,不僅沒有開除她,而且讓她的工資呈階梯式上升。

“這是a彌陀佛給我的福氣,我老了老了,竟然能享受財務自由,還可以一個人如此修心!”小姨婆的幸福感溢於言表,說自己會有一個“飢來喫飯,困來即眠”的晚年。

熊逸老師說了真話:爲了獲得可以“飢來喫飯,困來即眠”的先決條件,你就不得不“百種需索,千般計較”。

你放眼看看周圍六十歲的老人,哪個不是把自己當老牛老馬?

楚伯伯77歲,眼睛瞎了一隻,還每天叮叮乓乓地修着東西,小錢積成大錢,不是爲了兒就是爲了孫。他說不知道有沒有來生,只求自己能修好一件東西是一件東西,能顧一個人是一個人。

開超市的劉老三,肚子上的刀口未癒合,每天還在德邦快遞賺外快。而他的兒子打100塊的麻將,眼睛眨也不眨。人家都問他這是何苦呢?他說他想癒合心上的刀口,用這種方式來逼兒子……

還有,一個天天揹着袋子撿垃圾的老太太,每天把“垃圾桶”當成了親人,而她兒孫一大羣……算了,不說了,她袋子裏的垃圾要她修什麼,其實她最清楚。

親,我說的不是無法安放的晚年,而是每個人的業,每個人的修法。

昨天,我在車上,被人左右打量,被人東問西問……我不但不惱火,還敞亮說出自己“寡人有疾”,哈哈。當我的心可以“無問東西”時,那些所謂的問題還是問題嗎?

人哪,永遠圍繞自己的真心自轉就對了。儘管見真心的過程很難,但我們可以借假修真。

母親抱怨父親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時,我就去悄悄煮一壺冰糖雪梨……先給母親大人倒上,她就不說了;再給父親倒一杯,他覺得當下好甜好幸福,突然間就笑了。

要是以前,我可不會這樣幹,要不躲開,要不被捲入他們的戰爭中。我不是說我有智慧,我只是說“假”中的真心可以起妙用。

你看看周圍的現象,你把“真心”放進去會如何?把“真心”抽出來會如何……你就會體驗到活着的種種“參差”,然後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安心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