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則安

王守仁出身名門,少時聰穎,曾立下“讀書學聖賢”的志向。二十八歲時,王陽明考中進士,開始入朝爲官。明武宗正德年間,太監劉瑾等人弄權,在朝堂上大肆排除異己。王陽明因不願與太監劉瑾等同流合污,觸怒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這年他三十五歲。

龍場處於羣山之中“萬山叢薄、苗、僚雜居”,是一片尚未開化之地,加之氣候溼熱,瘴氣瀰漫,一般人初入此地大都難以忍受。但王陽明在龍場安頓了下來,一住就是三年,他說“厲瘴毒而苟能自全,以我未嘗一日而慼慼也”。

龍場遠離京都,加之王陽明作爲龍場驛丞並未有多少公務,這就給了王陽明大把的空閒時間。在無事的日子裏,王陽明也並未讓自己徹底閒下來。在龍場的“單純環境”下,王陽明時刻都在思考,“聖人處此,更有何道”。

長時間的靜心思考終於給了他應有的回報,在某一個午夜王陽明突然從牀上一躍而起,他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過去從外物求天理是捨本逐末了。由外及裏的路子整個是場誤會。”這就是所謂的“龍場悟道”。

在無事的閒暇日子裏,王陽明不停思考,終於找到了他的“道”。無事並不是真的什麼事情也沒有,讓你裹着被子睡大覺。對於真正的智者來說,一分一秒都很重要。

無事則安,安即學習、思考,日常工作繁忙,並沒有富餘的時間留給自己用來思考,在無事的日子裏,不妨給自己的靈魂充充電。把平時拿來發呆的時間用來讀書思考,畢竟,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