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讀《法治的細節》

近日和讀書會的朋友們討論了書籍《法治的細節》,把一些心得記錄下來,以備遺忘。

這本書是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所著,總體結構上是一部隨筆集,收錄了羅翔對法律與道德、法理、一些具體案例的思考,還有羅翔的讀書心得和訪談,內容豐富。既有深入的思考、鞭辟入裏的分析,還能看到他與朋友交談般的開誠佈公,和一顆推動法治進步的赤誠之心。

他說:唯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因爲涉及面很廣,僅就感興趣的地方寫一寫。

一、電車難題

1、電車難題

哲學家福特在1967年提出的道德難題: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軌道上,失控的電車馳來,有一個拉桿,可以變道,但另一條軌道也綁着一個無辜的人,你拉不拉桿呢?

這道難題提出後一直沒有公認的答案。

還有一個變種問題:失控電車正經過一個天橋,你在天橋上,正好一個胖子路過,如果你把他推下去就能阻止電車,從而挽救五個人的生命,你推不推?

調查表明:有89%的人會拉動拉桿,而只有12%的人會推胖子。

2、兩難選擇

電車難題的本質是個人權利與多數人幸福的衝突。

功利主義哲學家邊沁提出:使最大多數人獲得最大的幸福,就是善的行爲。從功利主義出發,人應該毫不猶豫地拉拉桿。

但我們會看到功利主義的可怕之處,羅翔在一個視頻裏說過,如果執行功利主義,那麼一個無辜的人路過醫院,他的心肝脾肺腎可以挽救五個人,就可以把他拉進醫院殺死,用他的器官救人。這顯然是荒謬的。

功利主義的危險就在於會漠視人的基本權利,從而引發道德秩序的崩塌。

道德主義的金律是: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要怎麼對待別人。康德曾經說:“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的生命是無價的,不能說五個人的生命價值就比一個人的生命價值高。

想起來《雪中悍刀行》有段精彩的描寫,有問白衣僧人李當心,殺一人而活一人,可殺否?一直問到殺一人活萬人,李當心還是不肯點頭。

羅翔的觀點是要按道德主義行事,要踐行尊重生命的道德規範,不能拉桿。

道德主義的困境在於不作爲。

3、實踐破解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如果從單一的價值觀出發,是無解的,但司法實踐中是可以破解的。

例如大明拉動了拉桿,被受害人的家屬起訴,法庭完全可以判決:大明的行爲是見義勇爲,因爲他挽救了五個人的生命,同時啓動國家賠償來補償受害者。

4、無人駕駛和隧道難題

同樣的困境在無人駕駛技術上成爲必須解決的問題,有人提出了“隧道難題”:無人駕駛汽車正在馳入隧道,這時突然一個兒童跑入道路,駕駛軟件可以選擇撞兒童或者撞隧道入口,怎麼選?

大衆的選擇是64%的人選擇撞兒童。

還有一個問題:當無人駕駛汽車突發情況必須轉向時,左右車道各有一個摩托車手,一個戴頭盔,一個沒戴,按說要撞戴頭盔的人能避免最大的傷害,但戴頭盔是遵守法律的規定,因爲守法而受到傷害,是不可接受的,這也是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實踐中應該是利益相關方做充分的討論和合理的讓步,以求達成一個契約,這樣無人駕駛技術才能真正落地,造福人類。

5、討論

在朋友們討論電車難題時,一人看書後選擇不拉桿,兩人猶豫不決,四人選擇拉桿。我是選擇拉桿的。但我想說,思考不等於行動,如果真的在電車上我是否有勇氣拉動拉桿去撞死一個無辜的人?我並不確定。

一位朋友說不管你是否拉桿,總會有遺憾,我想世界上的事很多就是這樣。

人生中也會遇到電車難題的類似問題,事到臨頭時你的真實的選擇才反映你是怎麼樣的人。就如當你在街頭碰到老人跌倒,你是伸手援助還是繞道而行?那時你的作爲才彰顯出真實的你。

二、蘇格拉底的申辯

羅翔在讀書部分對《蘇格拉底的申辯》大加讚揚,“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便出於此篇。

這本書很多年前就在書架上,但一直沒有讀,這次也算是拓展閱讀,趁機讀了《蘇格拉底的申辯》,沒想到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哲學著作,如此的流暢易讀,引人入勝,一個半小時讀完了這篇申辯,也深深爲蘇格拉底崇高的人格和偉大的志向所感動,他不愧是西方哲學之父,只有最純粹、最勇敢、最智慧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申辯。

朋友分享的時候也問了書裏提到的問題,“你有沒有值得一生追尋的使命?”

這是個直擊靈魂的問題,朋友們兒時的理想,有想當主持人的,有想當宇航員的,有想當記者、老師、畫家,有想開店的,想當地質學家的,有兒時讀書想和朋友去周莊而長大後踐行的,大家的理想或實現,或沒有,總有自己的故事。

能早早找到自己使命的人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並不常有。

即便是沒有使命感的生活,也不是沒有價值的,我想,人生就是尋尋覓覓,有時會迷茫,有時會失落,但只要熱愛生活,總有一天會像小王子一樣,找到自己的玫瑰花。

三、讀書的目的

羅翔說讀書有四種境界:

在書籍中逃避世界,現實世界並不會因爲逃避而消失。

在書籍中營造世界,並不真實。

在書籍中理解世界,我們通過書籍越多地理解世界,就越多地理解自己。

在書籍中超越世界。如果讀書無法賦予我們對抗黑暗的力量,那麼讀書就毫無意義。書中引用了特蕾莎修女的名言,……不管怎樣,還是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讀書可以幫助你超越有限的今生。

想起《培根論人生》的一句話:求知的目的不是爲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爲了尋找真理,啓迪智慧。

四、另一些收穫和啓迪

法律不外乎人情,一個國家的法律要以人爲本,適應國情。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法律,法律不追求最優解,只是治理社會的次優選擇,是一個折中的結果。追求最優解,往往會帶來最壞的結果,通往地獄的道路總是看起來在走向天堂。

這本書是一劑清涼貼,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性的複雜,不要輕易地做道德批判,對於網上的熱點問題要理性的思考。

你會同意腦死亡標準,並簽署意見書同意捐獻器官嗎?

知行合一。

艾比克∙泰德說:對於不可控的事情,我們保持樂觀,對於可控的事情,我們保持謹慎。對疫情,亦當如是觀。

愛人類易,愛人難。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標記一下,找來看看。

羅翔的謙遜從字裏行間體現出來,在三聯的一個評選中,現代年輕人最信任的薦書人是羅翔,他的博學、慎思與謙遜令人佩服。我們無知,所以我們讀書,我們越讀書,越承認自己的無知。

五、結語

很喜歡書中所述英國法學家斯蒂芬在《自由∙平等∙博愛》的一段話,以之結束:

我們佇立於大雪瀰漫、濃霧障眼的山口,我們只能偶爾瞥見未必正確的路徑。我們待在那兒不動,就會被凍死;若是誤入歧途,就會摔的粉身碎骨。我們無法確知是否有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該怎麼做呢?

“你們當剛強壯膽”,往最好處努力,不要說謊,我們要睜大雙眼,昂起頭顱,走好腳下的路,不管它通向何方。如果死神終結了一切,我們也拿它沒辦法。如果事情不是這樣,那就以大丈夫氣概坦然走進下一幕,無論它是什麼樣子。不要做巧舌之辯,也不要掩飾自己的真面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