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仲zhòng姜盤、晉公盤——青銅器名品集錄

山西博物院的臨展“盤之典”正在展出,展期到2023年2月26日。其中有兩件春秋時期的青銅盤可稱名品,作一介紹。

一、子仲zhòng姜盤

春秋  海外迴歸品

現藏:上海博物館

此盤直徑45釐米,重12.4公斤。最奇妙之處是盤底鑄造有31個水生動物,其中有11件是圓雕,有水鳥、魚、青蛙,可以360度旋轉,這樣的裝飾手法前所未見,巧奪天工,是創造性的改變,其他20個是淺浮雕。這些裝飾使青銅盤生機盎然,別有趣味。

另外盤內鑄有銘文如下:

佳(唯)六月初吉辛亥,大師作爲子中( 仲zhòng ) 姜沫盤。孔碩且好,用祈眉壽,子子孫孫永用爲寶。

意思是: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師(晉公的屬官,職掌樂曲音律和教授詩的官員)爲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的盤,盤既大且好 , 用來祈求長壽 , 子子孫孫要永遠當寶物來用。

這些圓雕的動物爲什麼能夠轉動呢?

通過ct掃描技術,可以觀察到動物的內部構造。體內有一根銅柱作爲轉軸支撐,銅柱與盤底連成一體,銅柱是簡單的蘑菇狀,或者是圓柱加圓錐並帶圓盤的複雜形狀,其上嵌套動物,有一定的空隙,這樣就可以轉動,盤倒置也不會掉出。

此盤專家認爲出自晉國,可惜不是考古發掘品,且曾不幸流失,香港愛國人士葉肇夫先生從海外購回,並無償捐獻給上海博物館。春秋時期盤與匜配合使用,另有一件“子仲姜匜”流失在美國,至今未能迴歸。

二、青銅盤的功用和歷史:

龍山文化時期,陶器中就有盤的器型,用作水器和禮器,陶寺遺址有龍盤出土於王級大墓。

青銅盤是模仿陶盤而來,目前考古所見最早的青銅盤是商早期(二里崗上層),形制古樸,沒有附耳。

盤作爲盥guàn洗的水器,早期與盉hé配合使用,盉hé的功能歷來存在爭議,王國維認爲是調和酒水的,一般認爲即是酒器也是水器,考古發掘中多見盉放在盤中出土,表明其爲配套使用的水器,用於盥洗。

到西周晚期,匜yí出現後取代了盉,匜與盤配合成爲固定的組合。

銅盤盛行於西周,到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繁縟的沃盥guàn之禮漸廢,銅盤開始衰落,戰國已經少見,新興起的水器盆、鑑jiàn、缶fǒu、洗流行起來。

三、何爲“沃盥guàn之禮”?

古人在祭祀和宴飲前要行沃盥guàn之禮,《禮記∙內則》中說:“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

這裏講的是周代洗手的禮儀,一位年長者從上方澆水,貴族洗手,年少者在下面拿盤承接棄水,洗完後要用手巾擦乾手。

《左傳》中記載了一個體現“沃盥之禮”莊重和重要的故事。

晉公子過秦,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guàn,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

是說:晉文公重耳娶了秦穆公之女懷嬴,一次懷嬴捧着盛水的匜侍奉重耳洗手,洗完後重耳沒用手巾,而是揮手甩掉水珠,濺到懷嬴的衣襟,惹惱了懷嬴,她憤怒地說:“秦國是足以匹敵晉國的大國,你憑什麼輕視我?”重耳害怕了,爲自己的失禮而道歉。

四、晉公盤

春秋  公安追繳

現藏:山西青銅博物館

此盤直徑40釐米,總重7公斤,與“子仲姜盤”一樣,盤內裝飾的圓雕動物可以轉動,晉公盤有19個圓雕和17個浮雕動物,包括烏龜、鱉、蟾蜍、青蛙、魚、水鳥、龍七種。

此盤是晉文公(697B.C.-628B.C.)爲大女兒孟姬出嫁楚國所做的媵yìng器(媵器:陪嫁的器物)。

晉公盤內壁鑄有長篇銘文183個字,內容一是晉文公追述開國始祖唐叔虞和父親晉獻公的功業,二是晉文公講述自己的功績,表達效仿先祖的決心,三是晉文公對出嫁女兒的告誡和祝福。

晉公盤是公安從海外追回的,因爲缺失了出土信息,也留下了真僞、哪位晉公等爭議。其鑄造之精體現了晉國高超的青銅技術和晉文公“春秋五霸”的盛世氣度。

“盤之典”展覽中還有幾件精品,放圖如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