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如果你的善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你还会坚持善良吗?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简单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提问的人是否认为“善良”和“傻”是一样的。在想到善良时,最先想到的角色是唐僧,作为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唐僧的善良毋庸置疑,但他的“善良”是基于佛教的清规戒律,普通人做不到。即便如此,唐僧也不是因善而蠢的人。经历了一些妖魔鬼怪后,他会对不寻常的地方有疑心,面对来历不明的人时会提高警惕,在特殊时期的化缘、借宿,会让沙僧或自己去问,因为担心悟空和八戒会吓到别人。

第二,需要认清这个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所有的“善良”都需要得到应有的回报。不说“施比受更有福”这样的鸡汤话,只需要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对每次“善意”都有回应。一个人不可能做到事事有回应,哪怕面对的是“善意”也不能。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不管是因为情绪低落,还是因为没有觉察到善意,或是后知后觉的情况,自己没有及时回应得到的“善意”,这样的“错过”每个人都曾经历过。

第三,是一个终极问题,思考自己是否是个善良的人。以《甄嬛传》中的角色举例,甄嬛被逐出宫、去甘露寺清修,依旧是个才情兼备的女子;高傲的沈眉庄,失宠之后会选择服侍太后,保留自己的高傲;浣碧为了更靠近果郡王想读书认字,但依旧还是靠小心机嫁给了果郡王;而一向自卑的安陵容,哪怕成为宠妃,也藏住不自己内心的自卑。当看到“是否坚持善良”后面藏着的问题是“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是一个偶尔善良的坏人”,这个问题就自然有了答案。

(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