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降臨前抵達(七)

火車窗外的風景有些單調,遠方連綿的雪山,中間隔着遼闊的平原,很快到了波普拉德,這裏有點像中國西部的小縣城,跟路上遇到的旅伴告別。在站臺上看到很多悠閒自得的斯洛伐克年輕人在遊蕩,他們揹着行囊和睡袋,不慌不忙等着去到下一站布拉迪斯拉發。這是一座有些性格分裂的城市,多瑙河一側是充滿魅力的古城,另一邊則是混凝土的城市。街上大部分是本地人,有些空曠,但是很乾淨,這裏雖然離維也納只有60公里,卻有點像被世界遺忘了那樣,大部分人只把這裏當做去往維也納臨時停靠和中轉的車站。

沒有著名的景點,不用地圖地到處走走,反而讓人享受到了輕鬆自在的感覺。到路邊的書店跟老闆閒聊,這裏別無他人。找了一本時興的英文小說《11-22/63》是斯蒂芬·金的作品。拐到街角的酒吧一邊喝着冰啤酒一邊讀。周圍人大聲開着玩笑,吵吵嚷嚷的氣氛跟斯蒂芬·金的小說非常契合。這裏的人即將去到四面八方,奧地利,德國,法國,英國……布拉迪斯拉發就像是個起始站,把每一個人帶向他們的未來。

步行街上倒是挺熱鬧,看到一個菲律賓的班子正在演出,領隊拿着麥克風先開始了冗長的英語開場白,他身後坐着一排手持菲律賓民族樂器的樂手。雖然賣力地吹拉彈唱,還是不時有人起身離座,碰到有人過來兜售生意,大部分也是不成功的,這裏的相逢倉促而短暫,因爲火車即將啓程。那些在閃爍霓虹燈背後的建築顯得笨拙和陰冷,彷彿是看多了今生無緣的生離死別。

到維也納的時候已經是深夜,而且還下着雨,相較於白天的繁華,維也納的晚上有些冷清。車窗上的水汽讓外面燈光隱隱地透進來,朦朦朧朧的。在晚上要繞過那些小巷摺疊,大路轉彎的街道找到目的地並不容易,不過出租車的收音機中流淌着施特勞斯的華爾茲舞曲還是讓人心情很愉快的。

第一次去奧地利時參觀了哈布斯堡皇室避暑用的霍夫城堡,這是歐洲建築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整個皇宮是一個由18個翼19個庭院和2500個房子構成的巨大迷宮。2657塊鍍金銅瓦組成的屋頂,28座皇室青銅雕像都讓人很驚歎。皇宮的歷史追溯到1279年,之後的每一代皇帝都對宮殿做了擴建和改進。哥特式,文藝復興時,巴洛克式,洛克克式,還有仿古典式的風格在這裏都能找到,就像虛榮熱情的女主人急於把家裏的好東西一一展示出來。

英雄廣場沿途都是維也納最有特色的建築和文化機構,隨便一座房子都充滿典故。哈布斯堡家族曾經統治過整個中歐,最強大時疆域擴展到西班牙和南美洲,所以王朝的身影遍佈了歐洲大陸。現在參觀這些建築都會感慨如此龐大的王朝和家族如何由盛而衰,最後不復存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爲了保持血統純正,他們很鼓勵近親結婚,因此造成了家族衰亡。之後歐洲四分五裂,動盪不安也與之有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