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降臨前抵達(九)

中央咖啡館裏擠滿了遊客,因爲這裏是列寧和托洛茨基密謀革命的地方,所以現在很多人在這裏留影,咖啡館雖然重新做了裝修,看上去體面而優雅,但是有些嘈雜。維也納更多的咖啡館是安靜的,許多作家和藝術家喜歡在咖啡館工作。格魯伯的暢銷書《享樂的方法》就是在咖啡館光滑的大理石桌面上完成的。

“和弗洛伊德一樣,維也納人在情緒上、精神上患有不治之症,同時又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精神醫生。對他們來說抵禦憂鬱的最好方法就是泡在這些年代久遠的咖啡館裏。”咖啡館裏總是有一些獨自進餐的人,有人在這裏看書,也可以讀舊報紙。眼睛累了可以看看窗外那些巴洛克建築,感受光陰的流逝。

離開維也納,陽光開始變得刺眼,與多瑙河平行的鐵路兩邊是沾滿塵土的灌木。有時可以看到牧場上的奶牛,戴着頭巾的農婦,還有商店,小酒館和客棧。火車駛入的這片寬闊平原是浸透過許多鮮血,發生過許多故事的土地。就是在這裏阿提拉帶領着他的軍隊所向披靡,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羅馬人,在匈牙利的土地上建立了帝國,後來還一度攻打到了法國和的意大利,但無論曾經有多少波瀾壯闊的故事,如今它都安靜得如同暮年。

布達佩斯東站是一座宏偉的老舊建築,這裏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車站外有一家“南京飯店”讓人倍感親切。90年代初,這裏有很多做生意的中國人。在那個剛開放的年代匈牙利是唯一對中國實行免籤的中歐國家。常常可以在火車上看到,一邊揹着廉價國貨,一邊讀着俄國小說的“倒爺”。被壓抑了幾十年的購買慾當時成就了許多人。

布達佩斯的四虎市場就是當年這些人白手起家的地方,曾經是中東歐地區最大也是最早的中國商品集散地,每天來自各國的商人絡繹不絕,進出貨物的車輛都可以排起長龍。它坐落在鐵路街道破舊倉庫和工廠之間,有點像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到處都是便宜的中國貨。

生意好的時候貨還沒有運到,攤主就可以收錢。直到1995年,周邊國家陸續建立了自己的中國商品批發市場,這裏纔開始慢慢沒落。現在仍有1000多箇中國攤位維持營業,剩下還有一些本地人,泰國人和越南人。四虎市場融合了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相處久了人與人之間生出了一種很特別的和諧。

沿多瑙河散步,布達和佩斯隔河相望,那些漂亮的建築沿着多瑙河鋪陳出美麗的畫卷。原來的皇宮現在是歷史博物館,馬傢什大教堂看上去很新,包括橫跨多瑙河的大橋都是戰後重建的。由於當時資金不夠充裕,所以在皇宮的建築上有些缺陷。以前皇宮的設計和雕飾都複雜的多,如今只是普通的玻璃。爲了推廣匈牙利文化,這裏經常可以遇到城市講解俱樂部的導遊,爲遊客提供免費講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