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降臨前抵達(十)

匈牙利的年輕人喜歡參加俱樂部,這也是一種身份認同和時尚的表現。有能力的還會申請去美國讀書,能留學也是一種被認可的才能。匈牙利作家康拉德曾經說過“就像在紐約一樣,人們在布達佩斯也可以看到新的與舊的、殘破的與重建的,大賣場與小商鋪的完美結合。”遊蕩在佩斯的街巷,這種時空交錯的並置感尤爲強烈。找到喝咖啡的盧奇咖啡館,這裏曾經的匈牙利祕密警察總部。

好不容易在縱橫交錯的小巷裏找到李斯特的故居。公寓門口的銅牌子上用德語鐫刻着:“弗朗茨·李斯特,星期三、星期四、星期六,下午3點至4點在家。”推門而入是一條長長的走廊,老房子裏很安靜,看着那些舊書,舊照片,舊傢俱,彷彿可以看到一頭長髮的李斯特正在招待朋友們咖啡和沙哈蛋糕,然後坐到鋼琴前彈出美妙的音樂……

博物館街十分安靜,一家家舊書店鱗次櫛比綿延有一公里長。這裏是中歐地區最長的舊書街。隨便找一家進去轉轉,戴着眼鏡的老闆擡眼後又低頭埋進了在翻閱的書裏。大部分書已經泛黃,有些硬皮金邊裝幀的充滿了神祕的感覺。學匈牙利語很難,這些書對作者來說雖然無法體現價值,但對老闆來說卻是寶貝。他退休之前一直在國家圖書館工作,圖書館有個項目就是收集世界上所有關於匈牙利的書籍,無論是用什麼語言寫的。

在布達佩斯閒逛,享受過溫泉和美食後,下一站一路向西去到一個袖珍而靜謐的小城市盧布爾雅那。火車開得很慢,一些農民坐在鐵道邊注視着火車,無論車和人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路上的村莊有些荒涼,還有大片的荒地。同車遇到了一個日本青年,揹着一個超大的旅行包,戴着耳機和一本《走遍全球·中歐》。隨身居然還帶着兩盒日本便當,有壽司和關東煮。人在旅途能夠有中意的食物總是令人愉快的。

盧布爾雅那跟路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裏不滿餐廳,綠樹成蔭的河邊有縱橫交錯的小巷和許多有趣的店鋪。山頂的盧布爾雅那城堡就像海上的燈塔一樣指引着方向。歐洲的城市大部分很適合走路,清新的空氣,寬敞的人行道,累了可以隨時在路邊的咖啡館喝一杯。作爲一個小國的首都,盧布爾雅那真的非常袖珍,大概花了兩個小時就逛了一圈。這裏的建築受到了奧地利和意大利的影響,經常處於變動中的城市也有着很強的包容性。

這裏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河畔的街道上遍佈着各地美食。飽餐過後散步到三橋,這座橋是斯洛文尼亞建築師喬佐·普雷契尼克的傑作,他是全歐洲最好的城市設計師之一。最初在維也納和布拉格功成名就,20世紀20年代,他選擇回到盧布爾雅那並且擔負起了重新規劃整座城市的使命。橋上白色的石柱欄杆像一個大肚瓶,有人正在演奏,音樂與墨綠色的河水流淌過的聲音和諧地交織在一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