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個隱祕的“善美”責任公司

自從接觸雪師的作品開始,我發現自己從一個四方的世界,被他渡到了圓形的世界。

在四方的世界裏,我很方,不知道“拐彎抹角”,總是用分離心去打造自己的封閉系統。

後來,我慢慢地用心磨圓了四個角,把自己的四條邊煉成了圓圈……儘管沒有卡夫卡的變形記那麼魔幻,但我在對治自己這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被雪師感化、被雁城讀書會薰染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人都有一個隱祕的“善美”責任公司。

有的人在認真執行CEO的職責,用行動去影響更多的股東加入;有的人只是掛個牌賣個乖,在“善”的表面作作秀而已;有的人從來都不把自己當CEO,卻把“衆善奉行”做得很到位。

對於善行,袁老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只要我把網下到了池塘裏,一直不收網,多多少少會有收穫的。”

“那萬一,我說萬一,網破了怎麼辦?”有人發問。

袁老沒有直接回答,用他的親身經歷去啓發人。有一年發大水,水把他的工廠都泡了。水退了之後,很多農民把他生產的紡織品都拿回了家。他當時心裏特別寒涼,但是沒有說什麼。反正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抱怨也解決不了事情,他一咬牙又去找政府辦了幾十萬的貸款,重振旗鼓。

沒想到,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的工廠越來越好,引來了很多股東的投資。有了錢就好辦事兒,於是開始建設家鄉。除了修路,修水利,他還安排一些人到他的工廠做事。很多人在他的影響下,擺脫了窮苦日子,漸漸地開始與人爲善。

在yi情期間,蔬菜供應特別緊張,但是他家從來都不缺,不是這個偷偷地往他家裏放一些,就是那個偷偷地往他家裏放一些。只要家鄉有什麼大事,袁老一號召,總是一呼百應。袁老講起這些的時候,他空掉的右臂已然感召了千手觀音。

“先做人,後做事,大舍纔有大得。”袁老這樣說的時候,我們對他肅然起敬。

有些人,哪怕沒有信仰,但是有善行,也是活pu薩。

話題轉一下,如果我們只是不停地讀書,見證不到真人真事真力量,就很難得到正向反饋,很難在修行的路上有所突破。爲什麼雪師經常說修行要在心上磨,事上煉?原因就在這裏。

周遭的環境只是一個小小道場,我們在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很容易被家人和朋友帶偏。

尤其是在“我”的得失裏,很多人會斤斤計較,自己身上有泥,還不巴不得別人和自己一樣髒……幸好雪師在,班主任和學習委員在,還有大家的反省力在,要不然後果很嚴重。

“一個人長着眼睛,如果不對治自己,老是挑別人的毛病,還不如瞎了好。”雪師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現在我總是用優勢視角去挖掘別人的好,以前討厭的人也變得可愛了。如果有實在合不來的人,我也會把他當做逆行pu薩,先如是觀,後如是行。即使有雜念,也會及時清理。

光這樣還不夠,我們偶爾要跳出自己所在的環境,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在不斷的碰撞中去產生新的鏈接,新的體悟,新的昇華。

只要每個人的心裏有一顆善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的。《悲慘世界》裏的冉·阿讓,《巴黎聖母院》裏的卡西莫多,還有你周邊及網上的善人善事,都可以爲你的修行“充值”,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心”。

心大了,諸法皆爲營養,諸行皆爲資糧。爲了這一生的“圓”,或善美公司的“CEO”,或者找到生命的真理,你該如何踐行自己的心之道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