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案复制,藏进剪贴板,再粘贴到心里

· 文字 | 匡开草 ·

01 

自从脱离了学生时代,某人的文化水平就缺失了准确的衡量标准,从此她所获取的人生金句就不再是单一地从书本里头,东摘一句,西抄一段,专门用来摘抄好词好句的笔记本也就不复存在。

但当某人,某日,某次,无意间打开剪贴板,才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隐藏在二十六键键盘底下的剪贴板早已替代了摘抄本的作用。

02 

又是某日,某次,某人无聊间翻阅起了剪贴板,一一浏览,发现自己昔日这一系列举动的后劲尚存。剪贴板按复制的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着一句句话语。

就比如这句,“我学会一件事情,不要再给自己找可以想象、可以依赖的东西,无谓地消耗期待,自己先开始做吧。”

还比如这句,“爱情违背了工业社会里的KPI逻辑。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也不是付出就有收获。况且爱别人危险,爱自己安全。一旦感觉到了他人,并爱上他人,就意味着我们赋予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权力。为了免受伤害,我们不敢去爱了。我们在《甄嬛传》营造的权力至上里寻求认同,借此隐藏我们不敢去爱的怯懦。”

又比如这句,“有人说,年纪大了,要多跟年轻人接触,自己才不会老化,要学习年轻人的言语。我后来想,什么事情真的让我心里有感觉到年轻呢?是当我听老歌的时候,那种青春的感觉。你年轻过、青春过的感受,是你自己的,你跟年轻人混在一起的‘年轻’,是你包装出来的,内心并没有那样的悸动,没有活水源头。你不回忆,不回味,不拒绝,只有外面的一个壳,你已经跟二三十岁完全切断了。我们年轻的模式是一直在的,不必再去装出另外一种‘乐活’。

这些躲藏在剪贴板的文字内容,涉猎范围甚广,毫无章法,甚至没有整理排列的依据可言。在如今文案堆积的互联网,大浪淘沙所得的它们,不存在刻意收集,皆是某人意外中所收获的惊喜。就如同旧日,旧时,某人在报纸上拿剪刀一一剪切,粘贴,那般认真。但不同于纸张的色泽变化,电子剪贴板显然无法留存住岁月的痕迹,仍是初见时相貌,相遇时姿态。

03

今日,此刻,某人已不记得这些靠西拼八凑在剪贴板汇聚的文字内容,都是从何时来,又从何处来。但是,某人知道,这些被复制,藏进剪贴板里的文字内容,早已在复制当时就粘贴进了心里。以至于,再次回顾时,它们还是让内心起了波澜。

剪贴板里头有这么一段文字,“为什么对流星许愿会实现呢?我在广播节目里面听到有小朋友这样问。天文学家没有讲一堆科学道理,而是这么回答说:‘能在短短几秒内从心里面蹦出来的那个愿望,一定是平时就常常放在内心深处,不断想到的愿望,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能实现呢’。这样的回答,让我印象超级深刻。”

借用这段文字,来理解那些让某人内心起了波澜的话语,就简单多了。某人能在短短几秒内就辨认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那句文案,那段文字,一定是某种心绪平日里就放在了内心深处,但不知道如何表达。而文案是以外观的形式存在,将某人的心绪铺展开来,以供细细品味。

04

某人将文案复制,藏进剪贴板,再粘贴到心里。这件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无时无刻不在继续。事出自愿,而非强求。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