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崛起》:看懂“反常”,探索财富增长密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疲软,明年的经济会怎么样?个人的资产还有增值的机会吗?大学毕生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呢?要想找到答案,就得看清过去中国经济超常发展的逻辑,了解未来增长的密码,才会应对世界变局的挑战。

《大崛起》是赵燕菁教授通过11年置身城市规划发展的观察,7年置身大学进行学术研究思考,从城市和与城市最密切的“土地财政”入手,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为什么政府要搞大拆建,为什么房地产成造富神话?为什么房价会节节攀升?她借助独特的窗口,观察经济演变,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寻找财富增长的处方。

一、经济发展的信心

疫情的冲击,科技的封锁,经济全球化的解体,使得我国经济增长乏力,有些悲观的人开始唱衰中国经济,赵燕菁教授相信,“一旦进入增长循环,中国崛起就不会停止。和美国崛起过程中反复出现大萧条类似,中国现在的困难不过是“大崛起”路上的顿号,而不是句号。”信心来自于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基本完成,来自于制度的创新。

经济面临困难,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现实。原因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但最主要是发展阶段的转变引起的。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的投资型模式,向高质量运营模式转变,从“高速度”到“高质量”转型的过程,出现危机的概率较大,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减少,货币供应不足,按照原有的土地金融路径无法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必须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化危为机。

常态增长与危机增长最大的不同是,常规状态下的要素(资本、劳动、土地)处于活动和短缺状态,危机状态下要素处于闲置和过剩状态,制度设计就是要把闲置的经济要素重新动员起来,投向常态上难以吸引要素进入的领域,是危机增长的主要模式。赵燕菁教授认为,建立新的危机货币供给渠道,让危机货币顺利进入实体经济,可以很好地化危为机。比如实施国家保障房计划,政府买地投资建设保障房,既可以大量使用农民工,解决失业问题,可以大量消耗钢材、水泥等材料,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还可以通过“先租后售”“共有产权”等模式,帮助新市民完成家庭重资产的配置,使无房户跨入中产阶级。又比如可以推出国家海洋开发计划,国家百万程序员/职业护士培训计划、人民币国际化计划等等多种危机货币政策和危机财政政策,把大危机转化为大增长。

改革开放的几次大增长的历史,都可以看到危机增长的影子。1989年西方对我国经济封锁,我国开创了土地有偿使用的先河,实现了城市的大发展。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启动了住房制度改革,盘活了住房这一巨大的闲置资产。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袭卷全球,我国启动了以高铁为旗舰的基础性战略资产项目,使经济总量迅速超过了日本。

由此可见,危机既是考验,也是机遇,迫使我国进行制度创新,改换模式,找到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我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二、改革开放之外的因素

经济发展的起步得益于改革开放,但比我国更早推行市场经济、更早加入WTO的国家,并没有取得和我国相同的经济绩效,中国超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土地财政。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城市还处在自然发展状态,剩余资金的积累,极大地限制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市难以发展,工业化难以实施。深圳学习香港城市发展的经验,尝试把土地市场化,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用土地做抵押从银行拿钱,从而获得了原始资本,就这样投资、再抵押、再投资,自我循环,加速了积累。

“土地财政”得以实施的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私有土地公有化,土地成了非市场的物品。市场化把土地变成了资本,只有资本才能做抵押,给各级政府“凭空”创造出一大块财政资源和抵押信用资源。从而使得全国各地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化也飞速发展,城市的房价也是一涨再涨。

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夺完成了,我国通过“土地财政”制度的实施,使地方政府迅速暴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原始资本。城市化以“反常”的速度和规模增长,令世界惊叹。

土地财政的实施,也使得住房变成了商品房,有了金融的属性,敏感的投资者捕捉到这个信号,把自己的房子向银行抵押,获得资金买房子,再抵押,再买房,很快就跨入富人的行列。但大多数人没有胆子,没有眼光,没有知识,靠工资积累买房,结果发现工资增长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房子成了他们心底最大的痛。“土地财政”也拉大了贫富差距。

三、政府职能的变化

传统政府是全能型政府,管理人们的吃喝拉撒睡到生老病死,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平台企业”,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政府才人民是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城市政府同企业家一样,其核心工作就是发现并设计最优的公共产品,收取各式各样的税和费。

由于我国的股市、债市落后于发达国家,融资的能力无法支撑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所以资本市场主要靠政府的力量,那就是土地金融,通过“有为政府”,来发展当地经济。

以政府信用为支撑的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是市场的核心“企业”,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大量的“廉价”资本,使政府有了承受巨额高风险投资的能力,因此中国经济是政府“重资产”,--“国进”,民营企业“轻资金产”--“民退”。在政府投资金成功后,民营经济的“轻资产”嫁接到政府的“重资产”上,政府的公共投资是企业私人投资的基础。比如高铁建设,芯片研发,超高压电力网等。

“国进民退”,我曾经以为反常,通过赵燕菁教授剖析土地财政的本质,认识到这是土地财政、有为政府、投资金风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现象,也是民营企业能够蓬勃发展的基础。

我的朋友老陆有一个家庭小作坊,产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市场上相当受欢迎,受限于资金金和土地,无法扩大生产。当地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邀请他把企业搬迁至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已经由政府三通一平,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 还享受多项优惠政策。老陆用家庭工厂抵押贷款购买土地,接着再用购买的土地作抵押,获得建设资金。三年就达到了量产,成了一家规模企业,上次税收也大幅度增长。

四、结语

《大崛起》是一本解读中国大崛起有独特见解的书。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王建称赞她是国维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中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她有实际工作经验,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这本书不仅对学习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一般的普通人了解经济发展趋势,掌握财富密码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房子是什么?既是是住的,也是金融产品。创业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可以用未来收益进行贴现。危机面前如何应对?转变观念制度创新......

我们每个人都要要和财富裕打交道,了解经济发展趋势,懂得财富增长密码,可以让我们生活从容,应对自如,实现自己的财富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