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3)kate妈咪的春节日记(三):新意满满的初一

昨晚是年三十,我们当地有守夜到初一凌晨的习俗。

尤其是山里人除了觉多的小孩子起不来床,大人们都改不了早起的习惯,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了,擦把脸就急匆匆地到门外点燃一挂鞭炮,谁家的鞭炮先想起了就说明谁家的人能干勤快不偷懒,也寓意着新年里会热热闹闹取得丰收的。

初一早晨吃汤圆和荷包蛋,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如果觉得甜食吃了胃有点反酸,会再煮一小碗面条或绿豆粉,用三十夜剩下的鱼汤、鸡汤闷一下,咸鲜软和,胃里一暖,身体就变得软和起来,精气神也高涨起来,昨夜守夜的疲倦瞬间消退。大家开始张罗着收拾拜年的东西,准备从最亲近的家族长辈开始拜年。


拜年是众所周知的习俗,不光是亲人们之间,乡邻和朋友之间,都会相互拜年。大家会特意打扮一下,小孩子们都欢天喜地的穿上新衣服,兜里揣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从这家门里出来,又往另一家走去。

一路上鞭炮声、新年祝福声衬托出新年的热闹气氛。

从拜年的顺序上,也是在向下一代传承文化习俗,先给族中老人拜年。

拜年要分个亲疏远近,这便是伦理之礼。

互联网的发展让拜年的形式花样繁多不说,方便快捷还能动作声音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更加拉进了亲情、友谊,使路不再遥远,时间不再仓促。

大年三十和初一也有很多需要谨慎、禁忌的地方。目的不是管束人,而是团圆喜庆安全的保障。

亲人们团圆在一起,不免要喝酒助兴,但这两天是禁忌喝醉的。也不能为一些琐碎事吵架。不要吼孩子。即便是贪睡的小孩子也不能起得太晚,既要早点起床点鞭炮,迎福气,还得出门给长辈拜年。新年第一天自然是非必要不吃药的,讨个健康一年的好彩头。家庭主妇们这一天还尽量不要做洗衣服、打扫卫生、倒垃圾等家务活。

最忌讳的是不小心打破东西,如果是孩子不慎打碎了也不要紧,大人们赶快说一句“岁岁平安”,“碎”借“岁”音,就将不好的禁忌化吉了。

    据民俗专家说,大年初一与汉族一起欢度春节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比如白族,在初一大清早的第一顿饭是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预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蜜日子;土鸡族、壮族和朝鲜族等都要从初一开始村村寨寨地举行对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年前在朋友圈看见朋友老家村寨要在初一搞一个春节联欢活动,从中午一点持续到晚上,什么读书分享会呀、看望少数家里孩子没有回家的孤独老人呀,活动丰富多彩,传统和创新相结合,满足了老老少少的胃口。显得非常富有新意。

朋友解释,现在新农村建设让乡村变得更好了,人们生活也富裕了,外出工作的年轻人也愿意春节赶回来了,是他们带回来了山外的信息,让古朴的村寨变得光鲜和时尚起来。

初一,就像那个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汤圆,也像那个圆圆满满、营养丰富的鸡蛋,生活就是这样实在又富有诗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