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與餃子

      餃子,春晚,美食,嘮嗑,不變的年主題,變化的年。

      聊聊春晚吧。春晚是年的標籤,沒有春晚的年,不敢想。小時候,早早喫完餃子,便搬個小板凳,到鄰居家的東廂房,等候那一年一遇的春晚。

      童年的記憶林林總總,有貧窮,有樂趣,有嬸子大娘,但是,對春晚的記憶,是最深刻的一環。尤其是那些經典的歌曲和小品,偶爾重溫,純潔而深刻的春晚記憶瞬間復甦,充盈了被歲月浸染的身與心。

      隨着社會發展、技術進步,如今的春晚,與過去相比,判若兩人。八十年代的春晚,熱鬧喧囂,年的主題被詮釋的淋漓盡致,但是,內涵與深度稍稍欠缺。近年的春晚,把對生活的思考、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對傳統文化的迴歸融合起來,與熱鬧喧囂平分秋色,元素更加多元,底蘊更爲深厚,功能也更爲強大。

      以昨晚的兔年春晚爲例,歌曲《媽媽,女兒》,兩個藝人分角色演唱,把媽媽煩人的嘮叨,女兒不耐煩的敷衍,以及最終女兒體諒到媽媽的不容易,母女深情相擁演繹得入情入理,觀衆被潛移默化,內心柔軟的部分被深深打動,從而可能達到一曲歌曲成功擊碎天下母子之間“一地雞毛,雞飛狗跳”的不堪現實。類似的題材,還有《照相》,一對中年夫妻,一對即將進入婚姻殿堂的男女小朋友,在照相館偶遇,交流上的誤會,語言上的包袱,拉開了中年男女兩看相厭、口水大戰持續發酵的大幕,經真情演繹,最終實現握手言和、你親我愛,併爲男女小盆友做了示範,樹了榜樣。類似的題材和畫面,被有心的導演,安排了很多。可以說,對情感的聚焦,老百姓普通日子的關注,是兔年春晚的一個亮點,如此接地氣的表達,悄悄收割了億萬觀衆的心,大大贏得了普天下老百姓的好感。

      聊聊地位上不亞於春晚甚至高於春晚的餃子吧。剁餡,調配,和麪,擀皮,一個,一個,手工包起來,下鍋,上桌,從做餡到開喫,流程繁瑣,工藝複雜。也正是因爲千迴百轉的過程,蘊含着體溫的餃子,極大的滿足了苛刻的味蕾。

    在美食當道的今天,餃子與那些珍饈美饌相比,真的算不上什麼。但是,它所承載的記憶、文化、情結,是其他美食所不具備的。年夜飯缺了餃子,就不能稱之爲年夜飯,餃子在年夜飯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春晚,餃子,作爲年的靈魂,支撐着年的生命,保障着年的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