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与饺子

      饺子,春晚,美食,唠嗑,不变的年主题,变化的年。

      聊聊春晚吧。春晚是年的标签,没有春晚的年,不敢想。小时候,早早吃完饺子,便搬个小板凳,到邻居家的东厢房,等候那一年一遇的春晚。

      童年的记忆林林总总,有贫穷,有乐趣,有婶子大娘,但是,对春晚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一环。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歌曲和小品,偶尔重温,纯洁而深刻的春晚记忆瞬间复苏,充盈了被岁月浸染的身与心。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如今的春晚,与过去相比,判若两人。八十年代的春晚,热闹喧嚣,年的主题被诠释的淋漓尽致,但是,内涵与深度稍稍欠缺。近年的春晚,把对生活的思考、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融合起来,与热闹喧嚣平分秋色,元素更加多元,底蕴更为深厚,功能也更为强大。

      以昨晚的兔年春晚为例,歌曲《妈妈,女儿》,两个艺人分角色演唱,把妈妈烦人的唠叨,女儿不耐烦的敷衍,以及最终女儿体谅到妈妈的不容易,母女深情相拥演绎得入情入理,观众被潜移默化,内心柔软的部分被深深打动,从而可能达到一曲歌曲成功击碎天下母子之间“一地鸡毛,鸡飞狗跳”的不堪现实。类似的题材,还有《照相》,一对中年夫妻,一对即将进入婚姻殿堂的男女小朋友,在照相馆偶遇,交流上的误会,语言上的包袱,拉开了中年男女两看相厌、口水大战持续发酵的大幕,经真情演绎,最终实现握手言和、你亲我爱,并为男女小盆友做了示范,树了榜样。类似的题材和画面,被有心的导演,安排了很多。可以说,对情感的聚焦,老百姓普通日子的关注,是兔年春晚的一个亮点,如此接地气的表达,悄悄收割了亿万观众的心,大大赢得了普天下老百姓的好感。

      聊聊地位上不亚于春晚甚至高于春晚的饺子吧。剁馅,调配,和面,擀皮,一个,一个,手工包起来,下锅,上桌,从做馅到开吃,流程繁琐,工艺复杂。也正是因为千回百转的过程,蕴含着体温的饺子,极大的满足了苛刻的味蕾。

    在美食当道的今天,饺子与那些珍馐美馔相比,真的算不上什么。但是,它所承载的记忆、文化、情结,是其他美食所不具备的。年夜饭缺了饺子,就不能称之为年夜饭,饺子在年夜饭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春晚,饺子,作为年的灵魂,支撑着年的生命,保障着年的发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