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不同,世界不同。

除夕那天同病房从大厅搬来了一位病友老头,大概也是八十来岁的样子,由儿子和女儿陪护。我们全家的眼里每天出出进进都是女儿在忙乎,包括老爷子的大小便,晚上老人要大小便都是一遍遍喊睡在脚底下陪护床上的女儿,从来不叫睡在旁边床上刷手机的儿子。另外一家三口的伙食解决也是女儿在负责,女儿经常去餐厅打来饭,摆放好后,儿子才会坐在老爷子对面一起吃。至于他儿子基本就是来医院睡觉刷手机的,尤其夸张的是他刷手机也是要放着外放声音,白天晚上从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除了推老人出去做一些检查,女儿去餐厅打饭时,儿子才会盯一会儿老头的输液情况。

这是住在一起三天来,我们全家对隔壁床两个子女的看法。但是今天有个护士过来换药,看到老人的药没了,子女没人发现,就开始批评正在老人跟前忙乎的女儿,她说:“你这个女儿怎么当的,太不负责任了,看个药都不如那个男的(老人的儿子)”

“那是我哥,他没看过几次药啊!”老人的女儿说。

“我看他就很负责任,每次药快完了都会及时打铃叫我们。你这人在跟前呢,药完了都没看到,幸好我进来了,要不回血了怎么办?”护士不依不饶的说。

你看同样是一个人,在我家人和护士眼里还是完全不同的。

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小时候,我们习惯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两种,看个电影,每出来一个角色都会问大人,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长大了才发现,把人仅仅分成好人和坏人,是多么幼稚的做法。

世间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是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到别人的问题也不一样罢了。好人说好人,是一个标准;坏人说好人,那又是另外一个标准。由此可见:标准不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盲人摸象”,结果是摸到尾巴的以为是绳子,摸到身体的以为是墙,摸到耳朵的以为是芭蕉扇,摸到牙齿的以为是棍子,摸到腿的以为是柱子。

这些瞎子是真的瞎子吗?不是,他们完全是一群自以为是的人。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角度不同,我们认识的范畴就有差异。

伏尔泰说:你认识的局限,会导致你世界的局限。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

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因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心爱的花瓶而伤心不已,她神色忧伤地望向窗外。

这时,楼下的邻居正在院子里埋葬刚刚去世的小狗。

看到这一幕,小女孩越发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不禁泪流满面。

祖父看到小女孩这个样子,连忙把她叫到另一个窗口前,窗外是祖父种的颜色各异的玫瑰。

祖父对小女孩说: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你看,这些玫瑰竞相开放,多么美丽,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美好。”

听了祖父的话,小女孩若有所思,心情渐渐明朗起来。

这个小女孩就像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候,沉溺于忧伤情绪而无法自拔;有时候,执拗于某些东西而失落不已。

这一段时间因为那人身体的原因,我的心情也很是悲观绝望,看不到希望,也不敢奢望未来。尤其是看到医院里年前经常有人离开,心里更是没着没落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谁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境遇,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

就像塞缪尔说的:

“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开什么样的窗,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心情。

坏的心情,会摧毁人生;好的心情,会重建人生。

当我们能够跳出情绪和环境的桎梏,给自己开一扇乐观的窗户,就会让生命中的幸福越发明朗。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放下不开心,才能静心体味微妙的美好。忘掉不如意,才能安然享受岁月的静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