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當前,唯有責任” ——《流浪地球2》觀後感

微量劇透,不影響觀看。

今天觀看了《流浪地球2》。在我看來,毫無疑問,這部比《流浪地球》要更出色。如果10分滿分,那在我心中《球2》可以打9.5分。雖然裏面還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設定,比如有如自行車與汽車飆車的無人機追噴氣戰機的片段、恢復全球互聯網的片段。但瑕不掩瑜,《球2》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讓大家對《球3》有着無比的期待。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是一部只有兩萬多字的短篇小說,但電影則將是一個分爲三部曲的大作。所以,同爲大劉作品的《三體》後續的影視改編更加期待(近期上映中的《三體》劇集版也很不錯,是一部10分可以打8分的作品,但第一部地球往事是相當容易改編的,後兩部更加硬核,改編難度比《流浪地球》要高一個級別)。

《球2》從時間線看是《球1》的前傳。解釋了流浪地球計劃啓動時的故事,即劉培強這條線的由來。同時,增加了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和李雪健扮演的周喆直這兩條故事線。並且,由圖恆宇和 MOSS 也將成爲球3的重要故事線,人類除了要和戰勝太陽系的滅亡外,恐怕還將和人工智能有着更多的故事。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與美國的科幻大片相比,除了同樣高水平的特效外。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文化內核。“危難當前,唯有責任”、“中國航天中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這兩句臺詞是最能顯示我們這個國家的責任擔當。當然,我們也不能從中推斷出其他國家和民族沒有擔當,電影畢竟是電影,目前人類技術進步也更多來自其他的國家和民族,這也是一種擔當的體現。

另外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臺詞是“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這句臺詞和三體中的“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如出一轍。這恐怕也是兩部作品間的相互呼應,以及內涵的共同性的體現。

影評中讓我非常有感觸的地方共有兩個,一是殲20、蘇57、F22、陣風等並肩作戰的鏡頭,二是“中國航天中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前者是人類團結的一個象徵,後者則是責任擔當的象徵。當然,影片還有很多地方有感觸、有共情,就先不一一列舉了。

最後再解釋一下《球2》裏面的最重要的兩個概念設定,氦閃和重元素核聚變。

  • 氦閃:在目前的恆星演化理論中,當低質量恆星(包括地球)進入紅巨星階段後,會有氦閃現象。即恆星核心的氫消耗殆盡後,氦在不斷累積到重力壓縮下在覈心迅速聚變成碳,引發失控的核聚變反應。所以和小說及影片中設定的不同在於,氦閃不是發生在紅巨星階段前,而是在紅巨星階段中。而在氦閃前,不斷膨脹的太陽早就會讓地球無法再作爲人類的家園。但紅巨星、氦閃都來自理論,也許理論有缺陷,所以也不能說小說中的描述就一定不會出現。
  • 重元素核聚變:重元素核聚變是小說中行星發動機的動力來源。在天文學和宇宙物理學中,重元素是指氫氦以外的所有元素(也被稱爲金屬)。氫可以聚變,其它的很多元素也可以。簡單來說,氫可以聚變爲氦,氦可聚變爲碳,碳可句變爲氧,氧可聚變硅,硅可聚變爲鐵。在往後的元素,僅靠普通的聚變反應就很難產生的,就需要超新星爆發(當然實際的過程要遠複雜,我也不懂)。而碳、氧、硅都是地殼中非常豐富的元素。但從實際來說,如今人類連最簡單的氫的可控聚變都沒搞定,重元素聚變,想想都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