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奖惩来管教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鼓励他,呵护他,无论他怎么样我们都不会生气。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坏,对孩子的鼓励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呵斥和打骂。

这是什么原因呢?孩子大了,明明懂事了很多,为什么我们对他们的责罚反而多了?《教育漫话》中,洛克阐述了一个观点:用奖惩来管教孩子。大意是一般情况下教育孩子以奖励为主,除非孩子犯的错不可饶恕,可以用鞭笞来教育,这是最坏的也是最终的一种教育方式。这里的“鞭笞”我理解为“棍棒教育”。

我们先从孩子小时候的教育说起。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长成什么样,就看做父母的如何勾画。所以这时候,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朝那方面去努力。

孩子在婴儿时期,刚开始学说话,学走路,我们为人父母的对孩子是百般呵护,不厌其烦地教。比如学说第一个字,第一句话,我没有数过,怎么着也得几十几百遍吧,好像我从来没生过气,也没有对他大声吼过,相反,孩子模模糊糊说出那个字时,反而欣喜若狂。恨不得满世界炫耀,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儿子会说话了。这时候的教育就是奖励教育,慢慢孩子就会说得越来越多。走路也是一样,迈开第一步之前,想想你有多耐心,千般引导,孩子终于能摇摇摆摆走路时,你内心的喜悦不言自喻。

然而,当他真正学会说话,学会走路,我们的态度,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改变。为什么?因为你的期待值高了,在你的意识里,你觉得他长大了,应该懂得会的远远不止于此,所以,孩子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难。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多用奖励教育。这是大部分时候都适用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住“度”。举个例子说,在家里,孩子这次吃饭时,主动喝完了一碗饭,而且没有弄得满桌子都是,只是衣服上洒了一点儿。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鼓励:夸孩子吃饭干净,饭桌上不掉饭粒。然后再说:如果衣服上也能干干净净的就最棒啦!说完再抱抱孩子,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我想下次吃饭孩子肯定会做的更好。

不光是孩子,对于老师来说,在学校教学生也是一样。当你夸奖学生作业比昨天认真了许多的时候,下次一般情况下他会更认真。当你夸奖他上课坐得那么端正,听讲那么认真的时候,他一定会把脊背挺得更直,眼神里都是亮光。

有人说,如果孩子犯了大错误,那还要奖励吗?这要区分对待。一般来说孩子能有多大的错误?能用语言训诫指导的就不要动用“鞭笞”“棍棒”教育,屡教不改,没办法了,偶尔可用。就如洛克在文中所言:一旦动用了鞭笞,就不要因为心疼而停止,不进不要停,力度还行逐渐加重,直至达到目的。这样之后,再对待孩子的错误,父母就可以用严肃但又饱含关爱或很和蔼的办法。

如果经常用惩罚教育,那么惩罚不仅将失去它的教育作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以后再教育就很难改正了。

写在最后:

直到现在,做了这么久的妈妈,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对于教育孩子,仍然不能驾轻就熟。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是花期不同,所需养分不同,要想让他们开得灿烂,就需要因人而异,奖惩并用。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辈子的事儿,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它没有公式可遵循,也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