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獎懲來管教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鼓勵他,呵護他,無論他怎麼樣我們都不會生氣。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的脾氣似乎越來越壞,對孩子的鼓勵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呵斥和打罵。

這是什麼原因呢?孩子大了,明明懂事了很多,爲什麼我們對他們的責罰反而多了?《教育漫話》中,洛克闡述了一個觀點:用獎懲來管教孩子。大意是一般情況下教育孩子以獎勵爲主,除非孩子犯的錯不可饒恕,可以用鞭笞來教育,這是最壞的也是最終的一種教育方式。這裏的“鞭笞”我理解爲“棍棒教育”。

我們先從孩子小時候的教育說起。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他長成什麼樣,就看做父母的如何勾畫。所以這時候,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要朝那方面去努力。

孩子在嬰兒時期,剛開始學說話,學走路,我們爲人父母的對孩子是百般呵護,不厭其煩地教。比如學說第一個字,第一句話,我沒有數過,怎麼着也得幾十幾百遍吧,好像我從來沒生過氣,也沒有對他大聲吼過,相反,孩子模模糊糊說出那個字時,反而欣喜若狂。恨不得滿世界炫耀,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兒子會說話了。這時候的教育就是獎勵教育,慢慢孩子就會說得越來越多。走路也是一樣,邁開第一步之前,想想你有多耐心,千般引導,孩子終於能搖搖擺擺走路時,你內心的喜悅不言自喻。

然而,當他真正學會說話,學會走路,我們的態度,不知不覺就發生了改變。爲什麼?因爲你的期待值高了,在你的意識裏,你覺得他長大了,應該懂得會的遠遠不止於此,所以,孩子的教育變得越來越難。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多用獎勵教育。這是大部分時候都適用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住“度”。舉個例子說,在家裏,孩子這次喫飯時,主動喝完了一碗飯,而且沒有弄得滿桌子都是,只是衣服上灑了一點兒。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鼓勵:誇孩子喫飯乾淨,飯桌上不掉飯粒。然後再說:如果衣服上也能幹乾淨淨的就最棒啦!說完再抱抱孩子,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我想下次喫飯孩子肯定會做的更好。

不光是孩子,對於老師來說,在學校教學生也是一樣。當你誇獎學生作業比昨天認真了許多的時候,下次一般情況下他會更認真。當你誇獎他上課坐得那麼端正,聽講那麼認真的時候,他一定會把脊背挺得更直,眼神裏都是亮光。

有人說,如果孩子犯了大錯誤,那還要獎勵嗎?這要區分對待。一般來說孩子能有多大的錯誤?能用語言訓誡指導的就不要動用“鞭笞”“棍棒”教育,屢教不改,沒辦法了,偶爾可用。就如洛克在文中所言:一旦動用了鞭笞,就不要因爲心疼而停止,不進不要停,力度還行逐漸加重,直至達到目的。這樣之後,再對待孩子的錯誤,父母就可以用嚴肅但又飽含關愛或很和藹的辦法。

如果經常用懲罰教育,那麼懲罰不僅將失去它的教育作用,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以後再教育就很難改正了。

寫在最後:

直到現在,做了這麼久的媽媽,做了這麼多年的老師,對於教育孩子,仍然不能駕輕就熟。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是花期不同,所需養分不同,要想讓他們開得燦爛,就需要因人而異,獎懲並用。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輩子的事兒,無論是作爲老師還是家長。它沒有公式可遵循,也沒有捷徑可以走,只有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