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230号】《流浪地球2》:至少没给貂续个狗尾

一悬着的心,在看完《流浪地球2》后,终于可以放下了。

过往的观影经历,让剪刀形成一个刻板的主观感受:续作无佳作,第二部无法超越第一部,就像元旦期间上映的《阿凡达2:水之道》,就被抡圆了抽了一顿鞭子。

再比如《无间道》系列,2、3,哪能跟1相比,《洛奇》系列,后面的几部也很难与前面的第一部相比,虽然第一部拍摄时因资金问题并不那么精美,但一个全新事物带给人的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

印象中,唯一能有所超越的是《指环王》系列,《指环王2:双塔奇兵》全方位超越了《指环王1:护戒使者》,无论制作,还是想象力,都全面超越。

当然,这取决于小说本身的结构。就像《三体》,三本书,一部比一部精彩,《黑暗森林》中水滴摧毁地球舰队,《死神永生》中的太阳系从三维被降维打击成二维。虽然还没被拍出来,但此生值得期待。

《流浪地球2》能超越《流浪地球1》吗?未见得,但至少不会太差。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一条华丽绚烂的貂尾,《流浪地球2》至少给前者接了一个活灵活现的貂身。

不过,人类有个臭毛病,就是爱找寻意义。若非要找寻意义的话,那么相对而言,在《流浪地球2》里能找到你想看到或者说内心期许的许多所谓“意义”的东西。


“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影片最触动剪刀的是科学家马兆死前说的一句话:“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不过,反过来讲,这也许是人这种碳基生物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说自我狂妄。那在人类还未走出非洲大草原之前,抑或人类还未进化成始祖“亚当”和“夏娃”时,还未学会使用工具时,对于其他生命而言,那段岁月就不是文明了吗?

放在《三体》构建的宇宙文明逻辑里,一块二向箔就可以轻松的把太阳系从三维打到二维,圣母婊程心能逃出升天的概率是极小概率事件,人被灭了,其他宇宙文明会继续存在,只不过人类被二向箔灭了而已。

由此可见,写《流浪地球》时的刘慈欣,视野、格局还没有完全张开,《三体》最后一部才是他想象力的巅峰,当然现在说巅峰还为时过早。我们希望刘慈欣继续用想象力将人类的自以为是震得覆水难收。

特效不比好莱坞差

客观地说,《流浪地球2》在视觉特效上,已经跻身国际一流水准,不比好莱坞制作差,这是很提气的事,是实打实的进步。

想当年冯小刚拍《集结号》时,特效团队来自韩国,如今10余年过去了,中国也能搞出令人惊诧的特效了,这是硬实力的提升,值得浮一大白。

这不是一部电影呈现出来的,而是很多部电影累计出来的成果,其中恐怕也包括被骂成筛子的《上海堡垒》。

正是有了这样的技术积累,喜剧电影《独行月球》才敢涉足科幻领域。要是没有这样的技术积累,中国的喜剧恐怕还停留在赵本山所代表的“象牙山村”,还在铁岭打转,而不是月球。

多长时间才能跳出“寻找意义”窠臼?

看完《流浪地球2》,产生一个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跳出“寻找意义、价值、精神”的窠臼?

是观众走进影院前,就抱着看出个意义上的子丑寅卯来,还是电影制作方开拍前就有一个意义导向,抑或是审的那只眼睛也在找寻盖章同行的意义之理由?这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有事实支撑的的:现在的90后、00后观众,不再像60后、70后那么执着于意义了。

2006年,《士兵突击》大火时,借剧中许三多一句台词:“人生的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击中了绝大多数的70后,及一部分80后。

这句貌似废话一样的话,触达了70后内心的拧巴和现实的荒谬。那一代人,总想着时光不虚度,总想着给自己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赋予意义,以至于花了太多时间放在“寻找”的过程中,多年以后才发现,“意义”不是一个结论,或者一个金光闪闪的、富含价值判断的人生金句,而是过程本身。

如果你带着这样的意义导向去看美剧《绝命毒师》《风骚律师》,你会被剧集呈现出来的趋向鞭挞。但你会反思:剧集的走向就是现实的可能啊!这两部豆瓣高分美剧,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拥趸,就是因为饱含着现实可能性之美。

人是多元的复合体,得了癌症的怀特(老白)没有远大的理想,也不想身残志坚,带病去搞科研,去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只是一个倒了大霉、得了癌症,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中学化学老师,他唯一的想法就是给老婆孩子多挣点钱,以备自己殒命后他们能好好活。

这里的“好好活”与许三多口中的“好好活”是不一样的,相对来是,我们是不是觉得老白的所追求的这个妻儿“好好活”更符合人的本性,更能打动我们。

中国电影,已经开始摆脱意义窠臼了,比如在贾樟柯的一些电影中,《站台》片尾那个蜷缩在沙发里的中年男人,虽然不积极,但那是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样子,真实的样子。

不要惧怕真实,有时候让人们看到生命真实的样子,更能引发人的思考。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总比不思考,被喂养、被填鸭要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