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收割了

今天在翻釘釘的開放平臺文檔時,發現頁面上加上了如下的提示:

接口調用量說明
釘釘標準版接口累計可調用次數爲1萬次/月,當前接口會消耗調用次數。若該調用量無法滿足需求,你可升級釘釘專業版(Open API調用量50萬次/月)或釘釘專屬版(Open API調用量500萬次/月)以擴容。

企微的開發文檔上也是從一開始級就標名了發送限制,如:

每企業調用單個cgi/api不可超過1萬次/分,15萬次/小時
每ip調用單個cgi/api不可超過2萬次/分,60萬次/小時
第三方應用提供商每ip調用單個cgi/api不可超過4萬次/分,120萬次/小時
每應用不可超過帳號上限數*200人次/天(注:若調用api一次發給1000人,算1000人次;若企業帳號上限是500人,則每個應用每天可發送100000人次的消息)
以上所有頻率,按天攔截則被屏蔽一天(自然天),按月攔截則屏蔽一個月(30天,非自然月),按分鐘攔截則被屏蔽60秒,按小時攔截則被屏蔽60分鐘。

toB生意不可能對所有客戶長期免費,尤其是針對達到一定規模的客戶,否則服務商自身難以爲繼。看這個趨勢,小微企業還有些紅利,不太容易超出資源限制,稍具業務規模的組織,應該都要交費了。

在羣件市場(延續傳統的 groupware 叫法,將釘釘、企微、飛書之類的SaaS軟件都稱爲羣件),也是如此。

在2015年就經歷過一波,當時打着永久免費旗號的是今目標,自己做全套,開放性較差,轉眼過了一年就變成收費了,據說資本給到的壓力大,當然這其實是好事,迴歸toB服務的本質。也在同時,釘釘殺進來,短時間內積累的大量的用戶,開放性(API)也好很多。

對於個人而言,22年放棄大量務虛的閱讀學習後,集中精力打磨了研發工具鏈的集成性,雖然不算是傳說中的開掛狀態,但是思路確實是打開了,想到哪就實現到哪。但是剛琢磨出味道來,看到這樣的變化,不免有點堵。從成本的角度,專業版9800一年的費用其實一點都不貴,但是架不住量大啊,這一家aSaaS那一家bSaaS積累下來就不可小覷了,而且可能從IT部門角度如果是私有化部署比如禪道的客戶端,拼湊一些邊角料服務器資源,就完全可以省出這個成本。最終,SaaS付費的核心決策點,到底是該服務的不可替代性,還是模棱兩可的看人性的僞科學的成本公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