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教育行走是一場修~煉

文/涅陽三水

教育行走,提起來這個詞語,眼前盡是一片海洋。

這片海洋裏,有無數的水草,無數的魚蝦,還有無數因風翻起的浪花。

在這片海洋裏,有陽光普照,有歡聲笑語,還有無數的喝彩聲與掌聲。

一片雲,又一片雲,從海洋之巔漂浮而過,引發了一朵浪花又一朵浪花,還有魚翔水底,魚躍龍門的動人場景。

教育行走,是流動的,是鮮活的,是一個地點發現另一個地點的精緻瞬間的融~合。

教育行走,是把自己的內心打開,去未知的遠方,收納未知的未來。

~~

開始走出校門,去參加活動,還是在讀書的時候。

作爲學生,因爲寫了一篇文章,獲得了獎項,被邀請加入活動的場景。

被推着走上了頒獎臺,被推着說了幾句無法回憶出的句子,被推着鞠躬,表達無限的激動與榮耀。

無法忘記的,是接過了獎品,一臺復讀機,那是我收穫到的第一個獎品。(後來,這個復讀機,陪伴着孩子學習英語聽力,一直到中學畢業,徹~底壞了。)

在我看來,這是我初次參與與教育有關的行走。它讓我知道,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有努力就會有收穫。

~~

畢業之後的那個暑假,收到了一個通知,作品獲得了全國三等獎,邀請去南京參加一個頒獎儀式。

那個時候,已經去村小報到,很快就要上班,成爲地地道道的老師。

雖然沒有收入,可這次會議,還是幾經輾轉地去了。那次的獎品是出版社的一套贈書,還有證書。

如今已經二十多年過去,具體情形已經忘記,但是那沉沉的一摞書,卻在告訴我,讀書是可以有回報的,付出是可以有收穫的。

雖然說與教育無關,可是是我教師身份的初次行走,那次也遇到了同爲教師同爲剛剛畢業的朋友,相同的職業讓我們擁有了相同的話題,有種相見恨晚的遺憾感。

即便有遺憾,也還是讓我意識到:教育需要有個磁場,志趣相投的教師可以凝聚在一起,可以一起做點什麼。

~~

因爲讀書,我又進了河南教師讀書會,併成爲其中的管~理~員。

從零九到一九,再到如今,十多年的日子,都是和讀書會一起攜手行走的,這是彼此陪伴和滋養的磁場,生命和心靈同時浸潤在其間。

每週五的讀書分享,是一場線上的視覺盛宴;每月一次共讀,也是一場精神上的彼此交融。

每學期送一本書到學校,是讀書會的一種品牌行活動,幾位管~理~員,優~秀的讀書會會員,都會帶着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走進一所學校,去暢聊,去神交,去見證一所學校如何因讀書發生的鉅變。

從20到23年,三年多的疫情日子,使得“帶一本書去學校”的活動成爲空談,但又拓展了“布客說”,把一位位著書人請到了讀書室,暢談這本書的形成,以及這本書誕生的故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讀書會的年會,來自四面八方的讀書人,匯聚在教育時報的演播廳,結合報社的發展,成長學院的年度總結,形成一波不容小覷的教育行走!

~~

對我來說,和讀書會同頭並進的,就是新教育的年會了,這些,是我參與比較多的有關教育的行走。

蘇州、揚州、五蓮、鄭州、焦作……每行走一次,就感覺教育的內涵改變了一次。

一本本有關新教育的專著,被我抱了回來,被我放在案頭閱讀,被我寫作時用到,被我書寫教育敘事時用到。

因爲這些,我邁開了雙腿,打開了眼界,看到了更遠的遠方,見到了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人物,更使我明白了教育究竟應該如何去做。

書香校園。師生共寫。理想課堂。卓~越口才。每月一事。完~美教室。卓~越課程。家校合作。螢火蟲公益活動。數碼社區……

這些詞語,因爲新教育一一走進了我的生命,走進了我教育的生活,使我對教育行走有了更多的嚮往,更多的朝向。

~~

還有河南杏壇網研社,每年一次的年會,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行走力量。

從信陽到林州,不說參加多少次,到網上進行的線上年會,也不少了。

每月的課例研討,案例研討,共讀共寫,節假日的活動交流,這些都是年會上匯聚的品牌盛宴。

許多名~師,平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到了年會上,可以一睹真容,聽到他的課,振聾發聵的講座,別具一格的課堂,就像一發子~彈,洞穿了麻木已久的心靈。

許多老師,在線上神交已久,到了年會上終得謀面。這是教育行走帶來的福利,這是教育行走帶來的饋贈。

~~

張文質老師的團隊,名字就叫做教育行走,每次的活動,都在大城市進行,對於我來說,有些力不從心。

越行走越教育,這是張老師團隊的理想呈現,這是教育行走的仰望質地。

參加張老師的寫作團隊三年了,每一次都圓~滿完成了三百天的寫作任務,得到了張老師的贈書。

因爲這個,對張老師有了些瞭解,他不斷地行走,不斷地演講,把各種不同的能~量滲入到許多老師的心坎裏。

關於家庭教育的,關於教師成長的,關於教師心理的,關於孩子成長的,各個不同的領域裏,張老師都呈現着自己獨到的理解,以及獨到的解決方法。

不得不說,張老師把教育行走詮釋得很是細緻,不僅僅是文字,也不僅僅是語言,而是語言和文字的結合,配以畫面,還有交流,讓靠近他的許多老師從中受益,從中獲得不同的力量。

~~

很想說,教育行走真的是一場修~煉,對自我的修~煉,對靈魂的修~煉,對走向的修~煉。

從教之初,很是懵懂,不知道如何開始自己的教育生涯。

面對那些鮮活的生命,該怎樣與他們交流?面對與學習時候不同的課本,要如何開始授課?面對他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糾紛,要如何進行解決?……

隨着時日長久,那些鮮活的生命失去了亮彩,那些課本變得陳舊不堪,那些大大小小的矛盾,也變得無足輕重,如何才能喚醒生命深處的教育熱情,把出現的倦怠,麻木消~除掉?……

這些都需要學習,雖然一個人從書籍的閱讀中,可以得到解決,但是相對於教育行走來說,精彩的案例邂逅,會讓這些問題解決得更加科學完~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