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別”,讀到就是賺到

曾讀過一句話:

“人字僅兩筆,總是複雜難懂;人心只一顆,總是居心叵測。”

“人”字好寫,但人難做,想要做好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都是赤赤條條地來到這人世間,只是隨着逐漸長大成人,早已不是當初懵懂的模樣。

而且,人生看似漫長,實則短暫,我們一定要搞得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東西。

這一輩子,如果能做到以下四個“別”,才能擁有收穫幸福的人生的更多可能。

【1】

身體是自己的,別糟蹋。

知名導演馬克·韋伯說:

“如果生死存活僅僅靠心態來決定的話,那我肯定能再活五十年。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也有發言權。”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爲人生得意須盡歡,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卻忽略了想幹什麼的前提,是有一個可以隨意支配的身體。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喜歡熬最深的夜,喫最辣的菜,不熱愛運動,更不願意體檢。

直到突然有一天,身體被糟蹋到停止運轉,一切已經來不及,因爲時間不會倒流。

在某平臺看到一位妻子講述老公從發病到離世的全過程,讓人忍不住唏噓。

這位才34歲的老公,經過十多天連軸轉的工作,終於在某天深夜回到了家裏,孰料剛準備洗澡,就突然倒地不起。

妻子嚇得立馬打120急救電話,老公被送到醫院就進入搶救室,最後仍然不治而亡。

醫生說這個男人的死亡原因是“主動脈夾層”,跟他長期加班勞累有很大關係。

妻子哭訴說,平時經常跟老公唸叨,不要那麼拼命,身體比工作重要,但老公總是不以爲然,覺得應該趁着年輕多掙錢。

就這麼熬夜加班,喝酒抽菸,最後把自己的命搭上去了,留給家人無盡的傷悲。

工作掙錢是重要,但是一定要把身體放在第一位,沒有了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浮雲。

作家蘇岑說過:

“先照顧好肉身,纔有未來可言。”

深以爲然,我們的身體是我們存在的憑證,只有把身體照顧好了,其它的事情纔有了依附。

【2】

幸福是有限的,別貪戀。

古希臘無神論哲學家伊壁鳩魯說:

“幸福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困擾。”

我們都想擁有幸福的生活,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時刻擁有幸福的感覺,畢竟幸福太難得。

與其過於追求幸福,不如適當地放過自己,不過於貪戀幸福,反而能夠獲得心靈的寬慰。

朋友大梅這一兩年的心情一直很鬱悶,從去年兒子只考上一個不入流的二本院校開始,再到老公升職失敗,大梅的情緒就開始不穩定了。

年輕的時候,大梅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她最期待的是夫妻倆努力升職加薪,兒子考上名牌大學,那麼人生就幸福無比了。

但是越是想要更多的幸福,老天爺越是不肯給,似乎總是跟大梅做對。

兒子上了高中以後,迷戀上玩手機遊戲,成績節節下降,大梅不敢打不敢罵,只能耐着性子哄。

可兒子嘴上答應好好學習,實際上心思全在玩遊戲上,直到高考分數上不了一本的時候,才痛哭流涕地表示後悔了。

只是木已成舟,大梅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內心想要的幸福感更是觸摸不到,情緒一天比一天低落。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

“人的幸福和順遂僅僅是從願望到滿足,從滿足又到願望的迅速過渡。”

想要獲得更多的幸福,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我們不應該過於執着追求幸福,因爲幸福本來就有點兒虛無縹緲。

只有當我們放下幸福的執念後,纔會更懂得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唯有把握住屬於自己的東西,感受到真實的幸福,我們的內心纔會覺得滿足。

【3】

慾望是無窮的,別過重。

我想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

“喫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

我們總覺得自己當下擁有的太少,想要更多的名和利,於是慾望就這麼一點一點膨脹起來。

但過多的慾望只會束縛我們的內心,讓我們陷入名利的漩渦中不斷掙扎,導致暈頭轉向直至失去所有。

熱播劇《心居》中,演員海清飾演的女主馮曉琴,作爲從外地來上海的女人,一心想要在上海安家,把父母接過來享福。

於是,馮曉琴在遇到土生土長的顧磊後,不惜未婚先孕踏進了顧家的大門,從此淪爲顧家四代人的“保姆”。

然而馮曉琴並沒有滿足,反而因爲不想再伺候這一家老小,鼓動老公顧磊跟大姑姐顧清俞借錢買房,只爲能夠給自己父母盡孝。

孰料在與大姑姐爭鬥的過程中,導致顧磊失足摔下樓梯後不幸身亡,馮曉琴這才徹底傻了眼。

如果不是馮曉琴的慾望越來越大,而是安心地在顧家過好小日子,老公也不會因此喪了命。

所以後來,馮曉琴爲了掙錢,不得不風裏來雨裏去地做外賣員的時候,觀衆們都說馮曉琴這是活該,誰讓她當初想要的太多呢?

漫畫家朱德庸說:

“人的慾望就如同牙膏一樣,當它被擠出來以後,就很難再擠回去。”

慾望總是容易滋生的,我們一定要有一顆時刻警醒的心,不能讓慾望在心裏堆積得過重。

當發現自己想要的太多,與現實不相匹配的時候,我們就要懂得適當壓制它,不能任由慾望控制心神。

保持適當的人生節奏,接納當下擁有的東西,人生會得到更多的安寧。

【4】

人格是高貴的,別輕賤。

人格就是個人的道德品質,更是一個人的性情、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

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擁有了人格,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修煉出高貴的人格,這一點值得深思。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報道,一名年輕女孩在公交車上被一個老大爺坐到雙腿上。

當時女孩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剛上來的老大爺直接走到女孩旁邊,對女孩說:“讓開,給我坐!”

女孩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她看了一下車廂尾部還有空位置,就請大爺坐到後面去。

然而大爺卻理直氣壯地表示:“後面太顛人了,你過去!”

女孩雖然不情願,但看在對方年齡大,就準備收拾包起身離開,哪裏料到大爺卻突然一下子坐到女孩的大腿上。

大爺這一舉動嚇得女孩哇哇大哭,一邊哭一邊掙扎:“走開啊!快走開啊!”

這大爺卻跟耳朵聾了一樣,就坐在女孩的腿上,得意洋洋地說:“我叫你不讓!我叫你不讓!”

好在車上的人都看不下去大爺的行爲,譴責大爺爲老不尊,才讓女孩得到機會,在下一站趕緊下了車。

人之所以爲人,就是因爲我們要具備高貴的人格,不能爲了一己私利而丟棄了人格。

正如美國人機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誌:寬容、忍讓、和善。”

注重自己的人格修養,做正直善良的人,是我們做人的本分,更是身而爲人的資格。

【5】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在《德米安》 中說:

“對每個人而言, 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 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 全心全意, 永不停息。”

在這一生中,我們都要做到別糟蹋身體、別貪戀幸福、別過重慾望、別輕賤人格。

唯有如此,我們這一輩子纔會活得更舒心自在,更能按照自己的本心做好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