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61|大势篇:生态维度(5)


公文用典的“大势篇”: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以典说“势”,体现典故经世致用的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

09.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范文】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贵在行动,重在坚持。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就一定能早日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选自2022年8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典故出处】

语出唐朝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曰: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由圣与贤,或为霸强。”

诗中典故的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水是由点滴积聚而长流不断的。

【典故解读】

《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篇碑文,收录于《全唐文》。“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这句典故出自该碑铭文的起首句,文中以土石日积月累形成不断高耸的山,水滴常年积聚汇聚成长流不断的水流,用来类比人的修养达成“内圣”之后,“外王”的事业一定会大加兴盛,而奠定的圣贤伟业,又会成就国家繁荣强盛。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这句典故可以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中,表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的努力和长期不断的付出。

这句典故还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在干事创业和成长进步中,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铸就最后的辉煌与成功。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标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就是全文的主旨,文末引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这句典故,就比较好地表达出了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只有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在点滴之间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早日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10.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范文】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我省多渠道创造生态产品,多角度探索生态经济转化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做好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全国率先颁布经济林发展条例,大力发展林草产业,逐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互促共荣。(选自2022年12月26日山西日报评论员文章《以生态之美成就绿色发展优势》)



【典故出处】

语出春秋管子《管子·立政》,“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草木繁殖生长,国家就会富足。

【典故解读】

《立政》篇为《管子》一书的第四篇,探讨了国家重大政务的确定与设立问题,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一些基本政治原则。“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这句典故,体现了古人朴素而又充满远见的生态思想,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提出山泽能够防止火灾,草木繁殖生长,国家就会富足。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这句典故常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范文赏析】

山西日报这篇评论员文章的主题就是“以生态之美成就绿色发展优势”,文中引用“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这句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唯有坚持以绿色谋发展,多角度探索生态经济转化模式,才能推动“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交融、互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互促共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