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系列之二十三、恩恩怨怨倆布村

翻過10里長的馬砲裏,就到了原上的第一個長安公交車站。由此向東不到10華里,就可以看到有兩個連畔種地,雞犬之聲相聞的布村。——長安布村和藍田布村。長安布村在南邊,藍田布村在北邊。

這兩個布村既有互通友好的親戚往來,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恩恩怨怨。

這兩個布村過去可能與棉花布匹有關。據說這裏過去是布匹交易的市場。有四個自然村,以姓氏劃分爲布村王家(王姓人居多)布村喬家(喬家人佔大多數),布村楊溝(這個隊楊姓較多)和布村熊家(熊家後來劃歸長安的一個行政村,姓熊的人多)。簡稱布四村。

不知什麼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獨有熊家布村劃歸到長安區的一個行政村裏。另外三個布村歸於藍田縣的一個行政村子。

王家布村屬於布村喬家,但它始終與熊家保持着密切的關係。耍社火時始終站在一個戰線上。

布四村統一祭祀在白鷹寺的大殿裏。位置在今天的布村喬家。這座白鷹寺的塔,由於經過日月風雨的剝蝕,白鷹寺業已坍踏了。改革後,在外經商者紛紛解囊,拿出鉅額投資,村民捐款捐物,已於上世紀末,進行了進一步的修復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修建了六層六梭形的建築。位於布村的北出口。原來喬家的白鷹寺廟有上中下三座大殿,解放後,村子興辦教育,廟宇改爲小學,初中之用。上下殿毀壞比較嚴重,已經看不出昔日的輝煌了。中殿仍保留着雕樑畫棟,游龍飛鳳的遺跡。我們上學的時候,還依稀記得,覺得人少時,還陰森可怖。

一年一度的二月初四,這一天是白鷹寺的過會日,布四村的人都敲鑼打鼓地來上香上供,祈求四季平安,神靈的護佑。

當時,這布四村的人們都來到白鷹寺寺廟,爲了爭奪第一爐香,據說,第一爐香會得到神佛的保佑。因此,他們之間爲了這笫一爐香,經常大打出手。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這兩個布村的主要矛盾,一是爲搶得頭爐香而鬧得仇家冤家。二來爲耍社火爭名聲而爭鬧不休。特別是到了正月節這段時間,好像他們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一定要分出個我勝你敗來。在敵對期間,外㽒不認親孃舅,舅舅視外㽒如同路人。過了耍社火這陣子,一切都顯得和諧自然。外㽒還是外㽒,舅舅還是舅舅。

這兩個布村之間,既有矛盾的地方,也有互相體貼的時候。

布村喬家喫水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當時,每個村子都有井或井房。原高,就是缺水。爲了水,年年都要淘井。把井裏的於泥,一桶桶吊上去,井裏的水位才上浮一點點。總是這樣,沒有水旺的時候。後來,井房是徒有其名,爲了保險起見,雖說有井,卻攪不上來水。最後,只好棄之不用了。

布村喬家人平日裏喫水,要到下面溝底的涼水泉裏去挑水。大人用兩隻桶挑水,水面上放一片植物的葉子之類,以防淹了出去。兩個小孩一前一後去擡水。

遇到連陰雨天氣,可就作了難了。坡陡路滑,人們下不到溝底裏去。水還得喫,大人便擔着水桶到布村熊家去挑水喫。熊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已經通上了電。當時已經把溝裏的水,經過進一步的淨化,引到了村裏。熊家人當時不以我們是外村人而加以歧視和排斥。而是熱情地幫助我們接水。

七十年代後,喬家布村才通了電,整整比熊家布村遲了十年時間。而且有了自己的機井。井水比從溝裏抽上來的水乾淨衛生多了。布村熊家的人又反過來到布村喬家機井這兒,這兩個布村人共同飲用地下水,——機井水。直到他們村子也打了機井爲止。

布村熊家村小,生源少,辦不起學校。村裏一二三年級,共用一間教室,很大時間才輪到上一次課。老師無心教,學生們也無心學習。人們當時稱布村熊家爲三老師學校。即,"豬老師","羊老師",還有一個"不來老師"。豬、羊,不來老師不是老師的姓,而是他們的指代。所謂的豬老師,羊老師,還有一個不來老師,就是在家裏以養豬,養羊爲主,還有一個經常不到學校的老師。他們基本不給孩子上課,每逢他們有課,就讓孩子們自習。

布村熊家沒有辦學的師資和條件,加上村子的人又少得可憐。於是,孩子們到一步之遙的喬家學校去上學,直上到初中畢業。

隨後,由於人口的計劃政策的實施,也由於人的觀念得到進一步轉變。人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上學是孩子跳出農門的唯一途徑。爲了孩子上學和掙錢兩不誤,他們不放心把孩子扔在鄉下,而是把孩子轉到大城市,帶在自己的身邊,便於監管。在大都市裏,孩子們在優越的環境中學習。農村幾乎只剩下了一座空城。農村有好多學校關、停、並、轉。原來屬於人們的宗教信仰的寺廟,又回到了人們的懷抱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