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談,淺嘗其味,細品其韻,巧探其徑 一、興趣指引,來自經典的解說與饋贈 二、歌謠帶來的品讀,一本來自唱的歌謠的傳承《詩經》 三、辭賦帶來的思考,被指引的感嘆和凝思

對於古往今來的經典書籍,我們大抵會有種高深莫測的想象感,而這想象也讓我們對之敬畏有餘而親近稍顯不足,大多會有種欲膜拜其思,卻很少有如生活之態般隨意細品,而正因爲這種欽佩景仰的心境,讓我們在品讀經典古籍時,多了許多的細微心思。而在朱自清所寫的《經典常談》中,他帶我們以一種娓娓道來的引領,讓我們從中品味閱讀經典的樂趣。

朱自清曾任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他寫給過大衆十三堂古典文學常識課,亦曾有寫出暢銷八十年的中國傳統經典入門讀本,他曾在中國頂級學府幾十年研究教學心血,用一本書講透十三部國學經典。因此這本經典常談就是這樣 包含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透了經典古籍和傳統文化。

在理解他給我們寫這本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時,更看見了在給我們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啓蒙,對此,我們可以從這些梳理與講解中,看見簡潔精闢的點撥,也看見比文言文更通俗流暢的語言敘事,讓我們對古文有了更爲熟悉和親近的感知,從而能夠啓迪我們的興趣去真正探索經典書籍的內蘊,對此我們一起走入其中看看有哪些啓發。

一、興趣指引,來自經典的解說與饋贈

在我們爲經典古籍暗自神傷時,有人用他的所知所閱給我們一份興趣指引,用一份通俗易懂的點撥給我們一份好奇的探索,就比如說在《說文解字》的篇章裏,他以這造字這件事爲一個傳說,從神奇的傳說顯示文字是怎樣奇妙而神聖的事,然後引出倉頡造字傳說是戰國末期纔有,而隨着說文字是誰造出來,逐步引出對它的探索理解,而也把造字這件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而隨着我們想要知道爲何說倉頡造字說不是憑空起來的,就順着這個線一步步的讓人去理解識字是教育的初步,之後就展開說各個時代是怎樣看待識字以及如何處理的,比如說始皇統一文字,以及東漢和帝許慎做的說文解字,對於造字中具體的象形以及轉註、假借,他們分別有怎樣的特點,以及怎樣由來,帶給我們怎樣的理解,以及怎樣到達使用簡筆字,都給我們細細說明了。

作者在篩選了三個參考資料提煉出一篇對於說文解字的理解,讓我們看見對於古籍中的令我們好奇探索的點,而這份指引,讓我們想要知道更多則需要去看真正的說文解字是哪些,在這樣的情形下,無疑這是一種經典解說的饋贈,也是作者所希望帶給我們的一種指引,而我們也在其中收穫到別樣的好奇。

二、歌謠帶來的品讀,一本來自唱的歌謠的傳承《詩經》

在從興趣指引裏去給我們解說說文解字,而之後對於詩經的解說,從開始講述歌謠開始,它在怎樣的情形下誕生的,這讓我們更好的理解詩經所形成的時代和背景,而這也更有利於我們品讀它,欣賞它,作者以非常通俗的話語讓我們知道日常言語不夠勁兒,邊用歌唱,而腳也蹈起來,而隨着歌謠氛圍徒歌和樂歌之後,且在有了文字之後講它們記錄下來,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詩。

而這最初的詩有着一種純樸和生命力,也有了讓人可以一眼看出的那種發展的脈絡形態,從言志、抒情到講道理,詩歌一點點被豐富起來,而具體的詩歌,列舉一二以說明如何來做學問,做人,以及包含怎樣鼓舞,教化等,都在一一描述出來,這樣一來對於詩經的作用和形成我們就又看見的更生動有形象感,而這也更減少了我們理解的難度,而讓我們更好的去品鑑詩歌帶來的美好和感觸。

三、辭賦帶來的思考,被指引的感嘆和凝思

如果是或歌謠是易於解釋的一種傳神情境,那麼對於屈原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所寫的楚辭與利索來說,他們構成了我們對這個人以及那個時代下的一種感懷,也讓我們對於屈原所做的楚辭有了一種隱隱的好奇,它究竟寫了什麼呢?

這何嘗不是作者想要讓我們去探索的,從對傳奇人物屈原的解說到他的作品,本身就是在一句又一句的白話理解中,想要我們去爲其情感與當時背景有個好奇,而辭賦本身的才華,也在講述中讓我們爲之驚歎,其所蘊含的發人深思的部分。

隨着對楚辭離騷的解說,這漸漸讓人形成一種體制“辭,又稱:“楚辭”,這成爲一書之後,又講到離騷到了漢代,很多模擬它的,而這形成了賦,這讓我們理解辭賦二字它所形成一種大的分類範疇,而具體到作品,又落實到楚辭離騷中去看見。

而在之後的荀子的《賦篇》最早成爲“賦”,到後面如何發展,以及到了後期賦怎樣的鋪陳和展現,都以一種細緻的具體的羅列讓我們看見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作品延伸,而帶來思考的不僅僅是一種體制的形成,也是我們對古文的思索,亦如所有閱讀帶來的價值,和我們現在有什麼關聯呢?

作者朱自清寫這本《經典常談》何嘗不是爲了讓我們去回答經典和我們有什麼關聯呢?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呢?這些探索和描繪就是一道光,劃開思考的迷霧,帶我們走入一種絢爛多彩的寶庫,去品讀經典之美,經典之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