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可由心?

知乎上有一個熱題:

《人民的名義》是反腐劇,受歡迎的是祁同偉,《狂飆》是掃黑劇,受歡迎的是高啓強。這說明什麼?
每個人心中的惡都會因爲受過屈辱而變的理所應當嗎?
普通人想翻身真的只能鋌而走險嗎?

這是很有意思的探討,我試着解答一番。
劇中的高啓強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張頌文教科書般的演技讓角色鮮活豐滿,張譯也是演技派的,他和張頌文飆戲讓觀衆大呼過癮,但爲何觀衆在心疼着安欣的同時,對高啓強給予了更深的關注,對黑幫大佬的惡深恨但對高啓強卻充滿悲憫和同情呢?

我想,這是編劇在刻畫人物之初,高啓強反抗欺辱被捱打、年三十被拘的經歷,讓很多人共情,那一刻,而他一步步淪陷、掙扎,有着諸多不得已,觀衆被張頌文代入到那個人真實的感受裏,體會到他的艱難,感受到他的不幸。而他的故事又張力十足,張頌文的演技在許多經典橋段中一次次爆發,甚至炸裂。人們喜歡的,更多的是張頌文演繹的這一個,這一個立體有血有肉的人物,這一質地飽滿的虛構又真實的形象。

與高啓強相比,張譯的安欣並不差,但人物設置略內斂,故事性起伏跌宕沒有高啓強那麼大,二者呼應很好,但給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高啓強了。

答副題。當然不是每個人心中的惡都會因爲受過屈辱而變的理所應當,若如此,這塵世要不知道黑暗多少倍。善與惡,是此消彼長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隱忍、接納,也會慢慢理解包容,在洞悉這個世界的不公後,很多人會憤怒會抗爭,但也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會努力讓自己不最終活成自己討厭的人。大多數人不變成惡人,或許是沒有活在惡人長成的土壤中,也或許是沒有受到過度的欺凌最後釋懷放下,爲數不多的人選擇了拿起法律的武器,也有一些人被傷害後最終選擇了自我傷害……
普通人想翻身,選擇鋌而走險無疑是踏上懸崖,能否翻身不一定,一步錯,步步錯,最後可能讓自己後悔莫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