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追溯,可怕的“西班牙大流感”


忙完琐事,今天继续苗德岁的 《在病毒中生存》第二章末和第三章。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H1N1)曾在世界范围内夺走了5000万人的生命。

当时全球的总人数才15亿人,受感染人数却高达1/3左右(5亿人)。光美国就死了67.5万人。

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最为惨重的流感大流行。当时的人们对病毒所知甚少,对那次流感的缘起也不清楚。

2018年,在纪念那次大流感100周年之际,美国病防治与预防中心(简称CDC)网站,发表了一篇长篇报告,记述了1918大流感病毒终于被鉴定出来,并被科学家在实验室条件下复活的全过程,读来简直像一部侦探小说。



故事要从美国阿拉斯加海边的一个小村庄说起。1918大流感在美国肆虐时,这个人烟罕至的边陲小村庄只有80个居民(大多是因纽特人),由于交通不便,他们极少外出,偶尔有外地商人和邮递员来访。

令人不解的是,在1918年11月15日至20日5天之间,全村有72人死于流感,只有8人幸存。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这些死者一起被埋葬在村子旁边一处坡地,并在那个墓地立了个小小的白色十字架作为标示。

1951年,一位25岁的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博士生来到了这个小村庄,他名叫约翰·胡尔挺,瑞典人。来自北欧的他知道,埋在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层中的流感病人尸体中,可能还保存有可供研究的1918大流感的病毒。

胡尔挺与爱荷华大学的几位同事千里迢迢来到了阿拉斯加,征得了村庄老人的允许,开始挖掘墓地。

人工挖掘永久冻土层,是非常艰难的事,他们不得不生起篝火,使冻土稍微融化一些,否则根本挖不动。经过好几天的艰苦挖掘,终于在地下几米深的地方,挖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尸体。尸体保存完好,连小女孩身穿的蓝衣服和头发上的红丝带都保存得如新的一般。

胡尔挺等从这位女孩以及跟她葬在一起的其他几具尸体上,成功地采集到肺组织样品。然而,在那个年代,如何成功地将这些样品带回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实验室,却是比采集样品本身更为艰巨的任务。

他们当时乘坐的飞机还是螺旋桨飞机,途中需几次着陆加油。由于没有保温箱,每到一处加油的机场,他们都得赶快下飞机,设法将样品重新冰冻起来,以防肺组织样品腐烂。

回到实验室之后,胡尔挺试图将肺组织样品植入鸡蛋里面,希望病毒能够“生长”出来。结果并没有,他们最初的努力失败了。

46年过去,1997年,

当时,年已古稀的胡尔挺,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遗传特征初探》的论文。这篇论文再度激起胡博士的强烈兴趣,他联系了该文作者——华盛顿国防病理研究所的年轻分子病理学家陶本伯格博士。

陶本伯格博士论文的样品来自一位当年在南卡罗来纳州杰克逊堡驻军的21岁美国大兵,他是1918年9月20日因流感引起的肺炎住进当地医院,6天之后的1918年9月26日病逝。当时医院采集了他的肺组织样品,留待将来研究。

陶博士等对这一样品的病毒进行了RNA测序,初步认为1918大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甲型流感病毒(H1N1),属于源自人和猪(而不是鸟类)的病毒亚群。

由于手头的样品有限,陶博士论文的结论还不能视为定论。因为在科学研究上,如此重要的结论不能依赖于“孤证”,必须有更多的样品测序予以验证才行。

胡博士读罢陶博士的论文之后,立即兴奋起来,他立即写信给陶博士,讲阿拉斯加那个小渔村的墓地里保存着很多1918大流感死者的尸体,问他是否感兴趣到那里去采样。陶博士收到胡博士的信后,立即眼睛放光!他抓起电话给胡博士回音:非常感兴趣!

胡博士自告奋勇,乐意亲自去阿拉斯加为陶博士采样。已72岁高龄的胡博士,为了科学研究、破解1918大流感之谜,再度出征阿拉斯加。

一周之后,胡博士带上简陋的工具(包括他夫人在花园里用的园林剪刀),飞往阿拉斯加。

这时的胡博士已经不是当年读博时囊中羞涩的“学术青椒”。这一次,72岁的他自费而去,取得村委会同意后,他在当地雇了一些民工,在墓地挖了5天之后,便在几米深之处有了重要发现:一具20多岁的女尸,胡博士称其为“露西”。她死于1918大流感,尸体在冻土层中保存完好,肺部被完全冰冻着。胡博士摘取了她的双肺,置入保存溶液中,分别寄给陶博士以及他的同事们,包括雷德博士。10天以后,胡博士接到他们的电话,知会他此次取样非常成功,他们已从露西的肺组织上成功获取1918大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胡博士为这次采样,共花了自己积蓄的3200美元,对于一位退休老人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更重要的是,他对科学探索的执着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1999年2月雷德博士等人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起源与演化》,胡博士是该文的共同作者之一。

这篇文章用了三个样品,第一个是前面提到的那位美国大兵的肺组织样品;第二个是露西的肺组织样品;第三个样品来自另一位当年驻军在纽约阿普顿军营的30岁男军人,他是1918年9月23日患流感入院,3天后死于呼吸衰竭。

流感疫苗也是针对流感病毒特定的血凝素(HA)而研制成功。

1999年的这篇论文,还成功地对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行了完整测序,发现这一病毒的祖先早在1900-1915年间就感染了人类,它来源于哺乳动物(不同的分析方法显示,不是源于猪就是源于人类自身)而不是鸟类。

但他们同时也相信,这一病毒很可能最早从鸟类禽流感病毒中获得的血凝素(HA),但无法确定已在哺乳动物宿主身上“潜伏”多久之后才暴发。

总之,作者们认为,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病毒株跟猪流感的病毒株很接近,而跟现在禽流感病毒的病毒株是大不相同的。

2000年6月发表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特征》这一续篇,进一步证实了前一篇的结论。在流感病毒中,神经氨酸酶基因是负责为神经氨酸酶表面蛋白质编码的,神经氨酸酶表面蛋白质帮助流感病毒逃离已被感染的细胞,再去感染其余健康细胞。

所以,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中的“哼哈二将”,前者帮助流感病毒钻进健康细胞去复制自己,而后者则帮助新病毒逃离被感染的细胞,继续作恶——去感染更多的健康细胞。两者在病毒蔓延过程中通力合作,配合默契,祸害无穷。

值得指出的是,第二篇文章的神经氨酸酶(NA)基因是从露西的肺组织样品中的流感病毒里获取的。

胡博士功不可没!至此为止,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之谜貌似已被破解。

这章完整讲述了“西班牙大流感的至死率极高,作为人类的头号病毒杀手,人们并不清楚它的缘起、途径和致病方式。 在医学史和病毒史上,每次会为这些探索科学真像的先驱们所感动,为了查找真像,有的人会穷尽一生,失败了再来,严谨、求实、刨根问底,正因为如此,人类繁衍不息,依旧位于生物链的顶端。

2023-2  风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