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習(二)

《論語》第2章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人之本與?”

譯文:

孔子的弟子有若說:“作爲一個人如果能實行孝悌之道,卻又喜歡冒犯上位的,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願意觸犯上位,而卻喜歡造反的人,是從來沒有的。君子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樹立了,‘道',就會產生。孝悌之道,就是仁的根本。”

孝悌是爲仁之本。儒家強調孝悌,不僅僅是一種家庭觀念,而是強調愛自己家人是仁愛之本,“親親愛人憫物”,只有愛自己家人的人,纔有可能愛別人,愛國家,愛地球。如果一個人都不愛自己的家人,卻說他愛國家,那必是奸惡之人,他就會行犯上作亂之事,正潛伏着呢!

有子,姓有名若,孔子的學生。在《論語》中,孔子的學生都稱名字,顏回也是名字,沒有稱顏子。只有有若和曾參,一直稱有子、曾子,另外冉有和閔子騫(qiān)偶爾稱子。所以有人推測《論語》主要是有若和曾參的弟子撰述的。

第3章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假裝和善,這樣的人仁德是不多的。”

現實生活中的確也見有“巧言令色”者,也確沒什麼仁德,更多的是虛僞之心。可這種人在社會上未必不得勢,因有愛聽好聽話的人。他們讓人慾放肆,而丟了本心之德。人慾放肆者有二:一是那被巴結的人;二是那溜鬚巴結的人,他的人慾藏着等機會放肆。這樣的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溜鬚巴結的“本領”君子學不會,欣慰這世上也不缺君子。“人以類聚,物以羣分”,本人不才,腦子笨,不善僞裝、巴結,慶幸現在的圈子比較簡單,關係要好者皆君子,非小人。也不需要刻意去巴結誰,根本沒必要。少有的朋友間彼此尊重、真誠相待,以一種彼此都感覺輕鬆自在、舒服的狀態存在。

前兩天,閨蜜還打電話說我現在的狀態好,不需要再被外界的人和事幹擾,少了很多煩惱,安靜地做自己,羨慕的她都盼着退休呢。畢竟我也曾在職場,理解身爲老實、善良、不會巴結人、實幹的她的心情。與“巧言令色”者相比,我更喜歡她那樣有仁德之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