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爲女性,我不願取悅他人

生而爲女性,我不願取悅他人。這是電影柯萊特 Colette (2018)中女主角說的。我看的是凱拉·奈特莉主演的,大概我剛剛看過她主演的《安娜.卡列尼婭》,大數據推給我的。電影中她演法國女作家“西多妮·加布裏埃爾·柯萊特”。一個雌雄同體的女作家。

這,對作家的嚮往莫過於我了,我當然要-探究竟了。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鄉村姑娘柯萊特,於由他父輩的交情,與巴黎的早已成名的作家威利相愛,並嫁給了他。倆人通過書信保持聯繫,大概就是通信,信中威利發現了柯萊特美麗的皮囊下,更有一付華麗的靈魂,她有寫作的潛力,婚後,他建議自己的妻子嘗試寫作,當妻子用自己學生時代的故事爲基礎寫成了一本小說時,《Claudine》,書中表達了對自己家鄉,對自己成長過程的愛好情感,一開始柯萊特寫得比較文藝,書中,是柯萊特對自己鄉村回憶,家鄉的一腔情感,全部傾注在書中。只是威利用出版商的眼光告訴他,文中形容詞太多,是女性化的遣詞造句,書中沒有衝突,情節也不夠,在威利的指導下,繼續修改成了少一點文學,多點一點情趣的東西。果然,《Claudine》一經發表,便轟動文壇,整個巴黎幾乎人手一本,但是,威利竟然以自己的名義出版的,柯萊特署名權都沒有。但是,柯萊特看到丈夫開心,也由衷的欣慰。

電影中威利成名後沉迷於賭博,生色犬馬之中,他的所謂寫作,都是找槍手代替。這讓我覺得很是難受,一個新人要想出版有多難,不光是過去,包括現在。

電影中,在丈夫威利的鞭策下,又一本書出片,威利訴說的,整個公園四分之三的人在讀。威利發現,美麗的女人和未知的故事,成了他們的商業噱頭。他們用系列小說,改變成舞臺劇。等等系列品牌。

漸漸隨着《Claudine》系列書籍的出版,柯萊特漸漸發了自己的價值, 她決心不再繼續做鑲金邊的烏龜,在盤子裏供人玩賞。

寫作者是一個體驗型的作家。沒有經歷,沒有寫作靈感。在一個穿西裝女人的感染下,她決心做一個自由強大而獨立的人。而她的母親也告訴她:除了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要始終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則。

但威利始終認爲,一個女人只能是他的小信童,怎麼配有小說署名呢。

走岀家門的柯萊特很快發現,寫作並不是自己生命的唯一,她投入舞臺劇中,不畏輿論。並在外面世界巡迴演出。

一次演後,她知道丈夫爲了區區5千法郎,就沒經她同意,把出版權賣掉了,才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丈夫最好的投資。

電影最後,雙方離婚,柯萊特要回了署名權,而她本人,也繼續出版了自己署各的小說,從而,剝開生活的迷霧,找到自己。用她的話說,只不過,覺醒得太晚了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