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 摘录


《论语别裁》第一卷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朋友是否友爱。


“巧言令色鲜以仁”。每个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这太不容易。


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


你要注意不要因为他的人格有问题,或者对他的印象不好而对他的好主意,硬是不肯听,那就不对了...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着呼淡感,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这就是真学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2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易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


礼是干什么用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综合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


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修养,达到这步修养太难了。


人,就是这样,所以人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无为而治是制其机先,看起是没有事。譬如说,一个领导的人,一个主持的人,对任何一个方法,一开始你就要先透析它的流弊,毛病出在哪里,先找到病源,把它疏通了,再不会出毛病,然后才能无为而无所不为。


尤其是做论文的时候,苏格拉底怎么,抄一节;孔子怎么说,抄一节,结果抄完了,他们的哲学,自己什么都没有,这种哲学只是文凭!世界上今天需要真正的思想,要融会古今中外,真正产生一个思想。


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挥发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拿起笔,字一写,书一读,诗一诵,把胸中所有的烦闷都解决了。不像现在的人,上桌子打麻将或跳舞去了,这种修养和以前的修养不同了,也差远了。


人生经验积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4个字,人情世故。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


在儿女这样的态度下,为父母的心理,比死了都难过,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


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他发脾气不是对你有恶意,而是他自己的毛病,本来也就是他的短处,与你何关?


从政的人,都要了解这一点,公事办久了,从政久了,法律熟了,专门在笔杆上做功夫,害死人杀死人,比刀都厉害。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


为了温故知新,认识了过去,就知道了未来,这样,可以为师矣。过去就是你的老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为了温故知新,认识了过去,就知道了未来,这样,可以为师矣。过去就是你的老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才得两个字很难兼全,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一是要学一是要问,多向人家请教,多向人家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加以自己从经验中得来的,便是学问。


我们看历史上伟大的成功人物,遇事常说"我不懂,所以要请教你,由你负责去办,大原则告诉我就行了"。懂就懂,不懂的就是"对不起,我不懂"。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最高的礼貌…所以我常对出国的学生们说有一个最高的原则,也是走遍天下的国际礼貌,那便是你走到任何国家说,"对不起我是中国来的,对这件事我不懂,请问应该怎么办?"


"孝慈则忠",真正爱人,人对你自然尽忠,一个人对部下与群众付出,爱儿女一样的心肠,付出的真情,则没有不受到忠的反应的。


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亡了的民族儿能翻身的,史无前例。所以对于文化重建的工作,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太重大了,绝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断送掉。


一本著作能够使人舍不得丢掉放在书架上才有流传的可能,所以留名是很难的。


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只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


君使臣以礼,臣是君以忠,上面对下面以礼,礼敬--也是爱的一种形态,等于父母爱子女的爱心。这种礼仪德业的流行,道德的风行,则下面对上面自然就敬而忠了。所以这种君臣的上下关系是建立在道德上,不是建立在手段上。


说起此事好在他的杜鹃城没做成,否则我第一个反对。因为杜鹃是亡国之花…许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有时候关系很大,尤其研究国家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将来在处事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些事情,这也是学问。


"居上要宽",要求别人过严,别人没这个本事;天下无全才,不必求之太严,如果要求过严,希望别人都是圣人全才。在道德上人人如孔子,而防他又如防土匪,用他又随便用的像机器。这是不可以的,切记居上要宽。


仁,"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他就是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是文字上的解释。


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行。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假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许没有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贫与贱是人人讨厌的,即是一个有人道修养的人对贫贱仍然不喜欢。可是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靠仁,倒霉的时候不颓丧,不感到环境的压迫,也靠这个仁的修养而安然处之。换句话说,得意的时候,要依仗仁而成功,失败了,也要依靠仁而安稳。


"君子怀刑",君子最怕的事是自己违反德性,其次怕做犯法的事情。法律也和门锁一样,防君子不防小人,小人真起要偷,锁是没有办法的。


人要到无欲则刚…你说这个人品德样样都好,就是有一个毛病爱读书,遇到懂得手段的人就利用他了,什么都不和他谈,专谈书,他就中计了…只要在人上者,肯礼贤下士,管你什么人都要吃瘪,投降…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没有欲望的,无欲则刚…所以有求就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真能刚正,才可以做顶天立地的人。


我不喜欢人家加在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嫁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


敏而好学越,聪明越好学,为自己为事业都好,这才是了不起的人物,第2点不耻下问,什么叫下问?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虚心向他请教求证。


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这4个字--久而敬之...这个敬的作用是什么?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他相信一个人到了某种地位时,在言行上,一举一动,一句话,都会影响到社会风气。


我喜欢,但不苟取,不乱来。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英雄可以施劳,把自己的理想建筑在别人的烦恼痛苦上。圣贤则不想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人的肩膀上,而想担起天下人的烦恼与痛苦。


作为一个领导人"拘敬而行简",如果对一件事--处事,对一个人--待人,都是敬重的心理,事情自然就可以简化。这样来处理老百姓的事情,和一般社会的事物就对了。

我们最容易迁怒的是自己的家人,在外面受了气,回来太太好心前来劝问:今天回的那么晚,于是对太太说,:你少讨厌吧。这就是迁怒了。


作天都难作,何况做人?所以一个人为朋友效力,受人埋怨,是难免的。尤其当领导的人,受人物议,更是…老子说,人法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包含了要我们效法天地宽大包容的气度。


有些人读书学习很用功,但是领悟力不够,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譬如拿历史研究来说,最低限度也是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所以多读历史,能够举一反三,就可前知过去,后知未来。


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子贡问了当皇帝的话没有?他没有问。但问到了正题没有?绝对问道了。这就是值得效法的谈话艺术。


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了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


真正的领导者便是善于用人,而不一定自己懂得多。如汉高祖他的长处就是能够坦率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懂。作为一个领导者,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即使懂了宁可说不懂…他为了集思广益,仍然请教别人。以能问于不能,这是最聪明的办法。

可是人有一个毛病,懂了以后一定喜欢表现出来,这是大忌讳,至少自己会很辛苦。上面太能干了,下面就无人才可用。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从事于文学与艺术的修养,会有安顿处。几千年来,垂暮的读书人,一天到晚忙个不完,因为学养是永无止境的。


第一是温和的,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第二是威而不猛,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尽管煦和如春风,而在别人眼里仍是不可随便侵犯。第三是恭而安,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直而无理者则绞",有些人个性直率,坦白,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当长官的或当长辈的,有时候遇到这种人,实在难受,常叫你下不了台。老实说这种阳性人,心地非常好,很坦诚。但是学问上要经过磨练修养,否则就纹,绞得太过分了就断,误了事情。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但必须经过文化教育来中和它,不得中和就成为偏激了,这4点也成了大毛病,并不一定对。教育文化,非常重要,自己要晓得中和。


如果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都没有感情,亲情不笃,要他爱天下爱国家爱社会,那是空洞的口号,是不可能的…爱天下国家就是爱父母兄弟的发挥。所以笃于亲者不怕人自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


通常一个人生机的消逝,往往从脚部开始…越老下面越僵化,生命力没有了,最后手也懒得动,只动脑筋…一般正常的情形下,是脚先失去知觉。


诸葛亮之所以成功的条件,他的名言集思广益,就是善于集中人家的学问思想,增加自己的知识见解。对自己非常有利益。也就是以能问于不能的道理。



















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对国家社会教那么重的责任?为什么要为历史,为人生走那么远的路?因为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仁就是他的责任。什么是仁?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天下…要担起这样重的担子,做这样远的路,就必须要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弘,毅两个条件。


没有自信也就是不弘毅,这也要有点傲气,你的文章有你的味道,我的文章有我的味道,我不好有不好的味道,也是文章,不能说不是文章。一定要养成自己这种弘毅的气派,多写几回就成了。


其实明知其品德不大好而才高的,派出来做官,有时还睁只眼闭只眼,上面不大管,但这种人真能替国家社会做好事。有的人非常廉洁,品格非常好,学问也好,可是笨的要死,不能做事。那就派到翰林院去,地位高高的,可是搞了半天,在那里喝西北风。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代表个人10件事,9件的事宜,100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


教育本来就是这样,真正的学问修养也是这样,知识最高处就是无知,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


"循循然善诱人",教育是诱导的…说穿了只是"骗人"而已,善意的"骗"。好像小孩子玩火柴,这是多危险的事情,你如说不准玩他非玩不可,就要赶快拿另外一件玩具骗他,要诱导他使他觉得别的玩具更好玩,把火柴丢了来拿其他的玩具,这就是循循善诱,就是这样"骗"人。


教育的目的希望后一代比前一代好,要年轻一代的学问见解,超过了老师,才可以做徒弟…自己要建立的稳固,同时希望后一代,要胜过于我们,见解学识都超过我们,这是我们国家民族所最值得欣庆的是。


在父亲的立场就尽到父亲的责任,在弟弟的立场,对兄长,对家里的人就应该尽到做弟弟应尽的义务…在患难时需要朋友,否则人类交朋友有什么意义呢?光景好的时候才来往,那不是多余!光景好到处都是朋友。


让我们的心境,以及人品的修养,效法水一样冰清玉洁,不受一点尘埃。虽然容纳了许多废物,污垢,但仍然是水,水的性质没有变,而且永远自强不息。


凡是做一个领导人不但是好色,任何一种嗜好都会给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因而影响到事业的失败…事实上征服自己比征服天下都更难,所谓道德的修养,就是征服自己。


写了许多书的人,能流传的又有几本,这都是秀而不实。有许多人,聪明而进取有前途,但最后并没有结论。

我经常告诉来学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不要走冤枉路,最直接的方法是先去读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4本书,努力一点,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文化基本上就懂了。


人生要在最后看结论,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得出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仁者不忧,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勇者不惧,真起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但真正的仁和勇,都与大智慧并存的。


一个人的失败,整垮你的不是敌人,往往是你左右最亲信的人。也不是左右的人有意整垮你,而是他无意犯一个错误或太多的错误,结果却帮忙你拆垮了台。所以人最不容易看清楚的,是自己同事的人和最亲近的事。我们有爱好,就有偏私,有了偏私,往往就看事情不清楚,越亲近的事物越看不清楚。


宁取其朴素,不取其机械。所以世故和经验加到人的身上,有时候使人完全变了质,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有些学生品德非常好,但是绝不能叫他办事,他一办事就糟。有才具的人能办上,但不能要求他德行也好。


读书读历史,就是懂得人情,懂得做人做事。有时候一些主管对部属管得太琐碎了,好像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当圣贤,但办事的人不一定能当圣贤…人才难求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都好的,实在少见。


对于相反的意见我们听了以后,把自己的观点推开。就他的意见想想,也蛮有道理,然后与自己的意见作正反的中和,这种态度是做人处事的高度修养。


苏东坡的诗说"书到今生读已迟",人为了今生读书已经太迟了,今日要赶快读书,以便来生的智慧高一点。


每天只学10分钟,以后就固定化,每天尽管忙,必弹10分钟,不多不少。半年以后还真的弹得蛮好了…读书也好,学别的也好,很少用超过一天10分钟,连续三年加起来那么多的时间。如果真下这个功夫,无论做哪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


某人的缺点也正是他的长处,而长处也就是他的缺点。不但某人如此,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如此,长处和缺点几乎分不开的。用得好就是长处,用不好就是缺点。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懂得这一点,如果所用的人,都希望他和自己一样,那这个事业就不要做了。人形形色色各有所不同,就要养成自己对于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包涵,都能领导,这是很要紧的。


我们在教育界久了,有时看到他用功的学生,也是劝他多休息去玩玩,太懒的就劝他长进一些,多用功一点。


许多人就主张不怕做错做错了没关系,再改。这话就有问题,对个人和对小事而言还可以,对社会国家天下大事就要十分慎重了。因为那一改影响太大,这就是读历史,求学问的重要。经常有些中年以上的朋友发牢骚,我都劝他们回家读书去,过去的失败,我们大家都有责任,现在要紧的是,如果我们再回到原来的位置,应该知道怎么做,这就要多读书。对古今中外有深刻的了解,然后拿出一套办法来,不是今日发发牢骚就可以了事了。


读来令人感叹,但里面每一句话都是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的真感情真思想。由他写来,非常容易。如果不是一个做了皇帝又变成了臣虏的人,谁能写出这样的词来。这是在文学方面的情形,由文学的培养,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建立之难。


能在处世之间,最忙乱当中,同时应付几桩事情,这就要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所以说这段书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读书不要只靠两只有形的眼睛,还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读。


做人乃至处世的一个大原则,在混乱之中,不能心急,任何一个时代的混乱,都有一个关键,慢慢来,逐渐解决。利用太极拳原理四两拨千斤,就是顺其势,慢慢来…用来治大国,治小国都是一样的。引用到我们自己的身上,就是不论我们职位大小,责任是一样的,事功是一样的,问题在做得好做不好。


我们读书,要通过语意,要透过语意,要透过语文内涵的意义,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谛,这才叫学问。仅仅文字会了,文章写的好,不一定就是学问。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就是最高修养也就是人的境界。道,佛,仁就在个人自己的身心上,是最高的修养,要自己身体力行,绝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老师传的,更不是菩萨赐的。


人一生都是忙忙碌碌,就是劳生…人为什么感觉到生命是劳苦的?不管贫富,天天努力争取,忙碌的对象,最终都不能真正的占有。一个富人,了不起每天进账有一千多万,不过搬来搬去,也不是他的。所以物质世界的东西,必定不是我之"所有",只是我暂时之"所属"。与我有连带关系,而不是我能占有,谁都占有不了。


无常是一个术语,意思是世界上的事情,没有永恒存在的。因此人的感情也是无常的,不会永恒不变。


久而敬之,就是交朋友的大原则。朋友交得越久,越亲近了,就要越诚敬。相互间要保持一段恰当的距离,同时相处时要尽量避免过失。不但个人关系如此,领导部下同事,也是同样的道理。


德国之所以能立于不败,就是经济恐慌后没有死守凯因斯的经济理论,而用古典的经济思想,也就是中国人的"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的思想。


一个人对于文与质修养的重要。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专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文才好是好,知识是了不起,但是请他出来做事没有不乱的,这就是文好治不好的弊病。一定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每一个国家财经都很重要,所以大家想对国家有所贡献,财政经济的书要多看看。任何大小事情,财经的知识是不能缺少的。乃至自己创个事业开个公司,会计把账拿来都不会看就糟糕,被蒙蔽了都不知道。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人类最大的缺点,最大的愚蠢。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富。因为你拥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自己内心的安详,这正是极富有的大业,不过不同于财务的富有而已。


父父、子子。做父亲的是一个父亲,如果父亲做的不合一个父亲的标准,但是却要儿女孝顺,尽子女的本分,怎么可能呢?所以父母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这才是所谓的父慈子孝…一个领导人自己不站在领导人的本位,越出范围,那么臣也不臣,一个家庭中,父母不像父母,儿女就不像儿女。


正如某些问题找读书人来解决,也许一年也解决不了,找这些有侠义精神的朋友一来,三言两语,把一切咎责替人挑起,来代人道歉赔礼,几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子路无宿诺,这就是侠义的精神,他今天答应的事情,说话算话,绝对办了解,不会搁在那里不办的。


我们判断是非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大家没有纷争,都能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合力的得到解决…我们要知道地方上的恶势力,中外古今都无法完全消灭。


先求渊博,以后再求专一。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一切通透了,然后选择人生专一的道路,这样大概差不多,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孔子说做人做事只要先去做不问自己的结果利益,以后自然会有好的结果,这便是"先事后得"的道理。


说明长官对部下或者朋友相处都要恰到好处,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变成冤家了。人生交一个朋友是很难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交朋友适可而止不是滑头…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目的在哪里?在于彼此辅助,达到行仁的境界。


领导人同时是老师,同时是父兄,对部属小小的错误,马马虎虎让他过去,充其量喊到房间里告诫他。在历史上看到的名臣,遇到部下犯的错误,当众不说,召到房间里关起门来责备一顿。出了房门当主管的自己背了过,宣称是自己的错,不关那个部下的事。古代许多大臣都有这种器度,不是用手段,而是一种厚道的修养,这是爱人。


上面的人处处好礼,讲究文化思想,下面的人就诚敬严肃,成为风气。上面的人如处处爱人,牺牲自己,帮助别人,那么下面的人心,受上面的影响,当然人人都服从你…信人信己,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么下面对你没有不付出付出真感情的。人能做到这一点,人心所向,贤才毕集,百姓爱戴,携家带眷,前来依附,还怕没有人来替你种田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验不够就使于四方,到处去增加人生的经验,然后再来考察这个人。


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一个世家公子的生活能够修养到知足常乐,只求温饱,是很难得的。像这样修养的人,如果从政,就不会受外界环境的诱惑了。


社会繁荣了,国民收入也提高了,那么再进一步又该做什么呢?孔子说,那就是文化与教育了,仅是繁荣了,如不加上文化教育,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民族,会堕落沉沦的,这是很严重的。繁荣,富有,文化教育是政治发展的三阶段。


经济的原理,有如美国人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本事,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放到我口袋里来…要使有钱的人,把钱花到南京来,当然最好就是发展娱乐。


我们白手起家,大儿子跟着吃苦出身对钱看得太重,岂敢轻易花用…而我们的三儿子出生时家里就很有钱,他花钱花惯,送了千斤黄金,绝不会心痛,也绝不会再去问的。我所以断定老大去了,一定是把兄弟的尸首运回来。这则故事的内涵可以从多方面去体会,涉及到个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等等。


假使一个人懂了为君难,为臣不易这句话,就可以兴邦了,事业前途无量。


试想为什么人总喜欢抓权呢?因为有权力的人才能够随心所欲,才能够控制别人听自己的命令…下面的人不反对,并不见得你个人的意见就是对的。问题在思想的本身,在于领导人的意见本身对与不对!如果领导人的思想不对,而让人们一定都服从他,这就要丧邦了。


他说自己平常的言行,恭敬而诚恳,做事尽心负责任,对长官朋友部下,对任何人无有不尽心的,恭敬忠这三个要点具备了的人,即使到了毫无文化的野蛮地区也,是了不起的。


要了解今日的国际大事,要读历史,尤其要读春秋左传,大原则不会错的,不过要自己去领悟…士,有才能的人,在外交上能达成任务,办得成功,是了不起的。


做事情,修德行,如没有恒心,做做停停,终归没有结果,很难为情…真正懂了有恒的道理,用来处事就不必去求神问卜…和而不同就是自己要有中心的思想,能够调和左右矛盾的意见,而自己的中心思想还是独立而不移。小人就不一样了,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纵然影响了他,然而人各有志,到了利害关头,意见冲突,相处就不会融洽,自然而然变成同而不和。


做领导人的,用人不要过分要求,世上没有样样都好的人,爱打牌的劝他少打一点,爱喝酒的劝他少喝一点,办好了事,让他去,不要求备。


个人的修养也是如此,随时要准备战斗的精神,但不轻易用兵…要练到最高的武功,可不是为了轻易伤害别人,而主要在于求得和平的自卫。


一个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责任,对于社会国家要有贡献,不管在安定的时代,或变乱的时代,如果没有贡献,没有尽到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就是可耻。


买了一层楼又想变8层楼,这样的人就没有什么大志…一个人只为了个人的生活打算,还不够成为一个士。


天下太平,国家社会都上了轨道的时代,一个正人君子行为要端正,说话正直,没有关系,无所顾虑,也不会有斗争。但当处在动乱的社会中,第一个原则:行为要端正,如当公务员,不贪污不犯法,规规矩矩方方正正。可是在言语上少发牢骚,不要得罪人,因为乱世里没有章法,否则的话往往出问题。从历史的记录,生活的经验,都可以看到。


他的思想,认为只要是立身端正,在狼虎丛中都可以站得住。他认为像当时那个时代中都是豺狼当道,不需向谁尽忠。只是要保存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命脉,等待自己国家有真正的人才出来领导,用不着为胡人尽忠…冯道对危行言孙做到了。本身的行为非常端正纯良,而态度上,言语上,绝对有分寸,不发牢骚。


他认为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一定有文学著作,或者有名言留给后世。


一种人不择手段而成功,了不起…但南容认为这些并没有用,最终还是要倒下来。另一种人只是殷殷实实的做,他份内的工作。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对呢?


真爱一个人,如爱自己的孩子,不能溺爱,太宠爱就害了他。要使他劳,这个劳并不一定使他去劳动,要使他知道人间的困苦艰难。


贫而无怨的贫不并不一定是经济环境的穷,不得志也是贫,没有知识的人看到有知识的人,就觉得有知识的人富有,才也是财产,有很多人是知识的贫穷…知识上的瞎子,知识上的笼子就不可救药…人贫了就会有怨,所谓怨天尤人,就牢骚多,人穷气大,所以教人做到安贫乐道…但是真正的贫而能安,太不容易。


我又要他们带了些宫灯之类的小礼物,要他们保持中国的礼貌,逢年过节时要对老师表示敬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是人,感情思想是一样的,绝对没有两样,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古今中外,包括未来的时代,人情世故是一样的…不管什么时代,中国文化的人格标准绝对是高的,绝对是对的…


你如果想成霸业就不要记私仇…因为各为其主立场不同嘛。

管仲对齐桓公说,你不要害鲍叔牙了,他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了不起,气度也非常大,可是极恶如仇…如把政权交给他害了你齐桓公,也害了鲍叔牙。这样鲍叔牙也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懂得他。


你如果想成霸业就不要记私仇…因为各为其主立场不同嘛。

管仲对齐桓公说,你不要害鲍叔牙了,他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了不起,气度也非常大,可是极恶如仇…如把政权交给他害了你齐桓公,也害了鲍叔牙。这样鲍叔牙也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懂得他…普通人只看现实,所以介绍管仲的故事给诸位,我们要知道交友之难,待友之难,以及得一知己之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


在我来说认为知识分子少谈政治为妙,因为我们所谈,都是纸上谈兵…政治要通才,而科学家的头脑是专的,容易犯一篇概全的错误…我们发现历史上许多大臣下来以后,不问政治…绝口不谈国家大事…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做学问也是这样,要想学问有成就一定要钻进去,像发了疯一样,然后跳出来,这就成功的,不到发疯的程度,是没有成功的希望。


从政者本身人格的基本修养,不是自己的职掌范围,不必过分去干预职权…如果用在做事方面,也可以说,不要乱提别人出主意。


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大而言之,国家天下事都做到无忧,都有办法解决,纵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不得开解,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至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像我们没有真的智慧,明天的事,今天绝不知道。乃至此刻的事,也常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勇者不惧,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僻色,处事的态度上要注意,在乱世动荡的社会中,对人对事,言论思想要端正谨言,对任何人的态度都要和善,能够包容别人,不要有傲慢,鄙薄的态度。相对的说,看着风头不对,他大概与我合不来了,那自己就早一点离开吧。再其次辟言,不发牢骚。


一般人等到智慧比较丰富,头脑思想比较完备的时候,由于年龄的增加,勇气就消退了。


有人说,写诗的是无病呻吟。实际上许多是政治哲学,人生哲学,整个摆在诗里,我们作一辈子人,就是不知道如何能"画眉深浅入时无?"…我们中国从前一些读书人,到了晚年退休在家写字,作诗,填词,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好像时间不够用。而现在的人,退休下来,或者是老伴不在身边了,儿女长大飞了,感到非常空虚寂寞…中国这个作诗的修养很有用,而且不会见人就发牢骚,有牢骚也发在诗上面,在白纸上写下黑字,自己看看,就把牢骚发完了,心中还能有所得。


你自己的修养做好了,随时能够庄严恭敬以后,进一步要利人,利社会…还要利天下,利百姓,利益所有的人,这才是君子


人生本来就是唱戏,他上了台扮皇帝,你在他后面做鬼脸,他的戏还能演?你把臣子,你只好跪下来,吾皇万岁万万岁,还要叫的好!下面还有很多观众在看这台戏,也要为观众着想。这也就是朋友之道。

同事也好,同学也好,同乡也好,位置不同,做法就两样。尤其要公私分明,谈公事,阶级分明,科长就是科长,科员就是科员,该行礼的就行礼,尽管一肚子牢骚委屈,下了班找一个地方单独谈,没别人在这时候恢复老朋友立场,打一架都可以。


他有没有学问,是不是人才,我不知道。如果认真讲,他并不是求上进的,而是想尽办法找一个出头的机会,并不是想在人生中求学问,职务上求经验的人。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构构成一个中心思想,自己要有一个境界。假使内在没有一个东西,人生是相当空虚的。有事情做,忙的时候不觉得,如果一个人把事放下来,处在清灵当中,就要受不了了!这个穷还不只是指经济环境穷,人到了穷途末路,上了年纪万事俱空,儿女离开了身边,老伴也去了,冷清清的一个人,的确不好受。这个时候必须自己有自己天地中"性天风月",自己有自己的修养才行。有了这个境界,才能做到"君子固穷"。


dear高:

从我们的经验,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增加人生的经验,其实这还是不够的,必须加一句交万个友,还要交一万个朋友,各色人等都接触了,这样学问就差不多了。由学问中在超脱,升华,可以达到本源自性的地步了


言语要忠信。忠,就是直心,信,讲出的话一定要兑现。行为态度上要笃敬,忠厚而诚敬。做到了这样,就是野蛮的人也可和他往来


言语要忠信。忠,就是直心,信,讲出的话一定要兑现。行为态度上要笃敬,忠厚而诚敬。做到了这样,就是野蛮的人也可和他往来…如果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就是自己的邻居,本州本里都走不通


有些人心肠非常好,做朋友好极了,因为他能说直话,可是有时候嘴巴太厉害,说的话如割人的肉一样,使人受不了…做领导人要有涵容的胸襟…这一类人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或干部,就必须放过他的尖锐直言,先要有准备哈哈大笑的容量,否则就不行…

他认为时代转变如无法挽回时,可以把自己像一幅画一样,卷起来怀字,收藏起来,就不说话了,没有表现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霉,这是时机不对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霉,这是时机不对…说的不是时候,结果意见相左了


换句话说就是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内情,有了良好的关系,然后才能得到有所贡献的机会,完成仁的目的…先要和这个国家的上游社会,政府首长的关系都搞得非常好,同时把社会关系搞好,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达到人的境界…事实上任何人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但最重要的一点,这里是为仁,目的是做到仁,在救人。


任何一件事不能孤陋寡闻,多交流,多了解,处处都是学问


dear高:

任何一件事不能孤陋寡闻,多交流,多了解,处处都是学问…我们中国的童子军参加世界童军露营,到了晚上还不知道用星星辨方位,外国人觉得很惊愕…创造一个事业是要真学问的


我们有时处理一件事情,不需要考虑,历史上前人的经验,已经早有这些事例,读书的好词好处就在此…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别人错了的,责备别人时不要相对自己,那么严肃…怨恨就少了…责备人家要以宽厚诚信要求自己要以严格检点


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可谈,谈闲话,讲些不相干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现今社会上这一类的人不少,娱乐场所更多了…使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作,注意义礼孙信4个字…表达在外面的行为,市里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是礼,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绝不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可比


一切成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依赖别人,不要因人成事。在内省的修养方面,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而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


一切成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依赖别人,不要因人成事。在内省的修养方面,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而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觉得别人不对,原谅他一点,也就是恕


办事的人说被偷了,我说算了,一定是被年轻人摸了去说,他有意偷吗?他没这个意思,说他没有偷吗?年轻人有这种心理,摸来很好玩,很有味道,还在那里称英雄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相见,三两句就说起别人来了,这是通常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如果作为一个单位主管,领导人的人,要靠自己的智慧与修养,不随便说人,也不随便相信别人批评人的话,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了。一个意思是,做事要有韧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


dear高:

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因而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专门自己用思考去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不如去求知。因为需要知识配合思想,所以要多读书多思想。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好好的努力,生活总可以过得去,发财不一定。只要努力求学问,有真学问不怕没有前途,没有位置,不怕埋没…譬如买股票吧,眼光看到了,买进来赚了钱,可是又想贪多,这时候不能把握住,自己不知道刹车,最后还是赔本了。人生的一切大小事情,事业前途,做人事业都是如此…在春风得意,该刹车的时候也能刹住,则是最高修养


当平常在努力的时候就是那么可怜,没人了解,等到成功以后,个个都叫好了看透了人生,只有自己去努力,到成功了,自然有人赞美,喊伟大。学问也好事业也好都是这样…中国诗有些很难读,字面上看来是描写景物,一幅不相干的图画,实际上含有很高的哲学道理。


一个知识分子做一件事并不一定为了吃饭,一个人吃饭生活的方式很多,所以要认识清楚,做事是为了责任问题。


心里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完以后,再增删调整一下就好了。所以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真正的好文章,是表达意思,好的文章不是作的,雕凿起来就不行了。


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及生理,都是靠食物来补充,但又由思想九窍消耗。而补充的永远比不上消耗的,所以人才有衰老,死亡。


快乐要建在品行上,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研究学问(礼乐),做人规矩…乐道人之善,喜欢讲别人的好处优点…要隐恶扬善,朋友有错误,要关起门来劝,在外面总是替人掩盖丑恶的事,这是道德…喜欢道人之恶,所以应该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尤其朋友之间,谁无短处?但要多讲别人的长处。


常和友人谈笑,他们问我知识哪里来的,我告诉他们只是朋友多一点,随便闲谈中,就得了学问…,不交朋友,不能了解人情世故。


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


对人的态度处处要恭敬恭敬并不是刻板,而是出于至诚的心情。讲话言而有信,对事情负责任。


中国古代的诗,包罗万象,研究了诗,知识自然就会渊博,能多了解各种知识,例如对生物界的勤于鸟兽之名,多所认识,乃至对科学性的植物动物,各种知识,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告诉伯鱼,不学诗,知识不够渊博,知识不渊博,则不论做文章说话都不行…一个人不学礼,不懂文化的基本精神,怎么站得起来做人?


对,我快要出来做事了。可以说孔子被阳货逼的没办法,好像是被逼到死角去了,这是孔子见阳货的著名故事…我们看到许多朋友,个性非常倔强,人格又很清高,但是这样性格往往锋芒太露,不但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试看孔子,在这种地方,遇到了阳货的情形,这是孔子的态度。也是孔子待人处世的办法。


真正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真正笨到绝顶的人,就是第一等聪明人。这个话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大家仔细研究一下就会了解,所以人不需要玩弄聪明,喜欢玩弄聪明的人,最后还是失败的。


盲目的慈悲也不对,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能过分方便,正如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乃至本身修养也是如此…反而害了被帮助的人,这就是教育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真难。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做事,好心仁慈的人,学问不够,才能不够,流弊就是愚蠢,加上愚而好自用变更坏了。


最怕是退休闲居的人,自己内心没有一点中心修养,除了工作以外就没有人生,很可怜,所以学一种艺术也可以,自己要有自己的精神方面的天地,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孔子说,你们年轻人,何不学诗?

诗可以兴,兴就是排遣情感,人的情感有时候很痛苦,人生有许多烦恼,对父母妻儿朋友都无法说的,如果自己有文学或艺术境界,再不然就写写毛笔字乱画,一阵就把怨气画去了,绘画也好,诗词更好,所以诗可以兴,这个兴是兴致,就是一切感情的发挥。


礼,并不只是送火腿,这是情礼的一点表达而已,主要在文化的精神,乐也并不只是唱歌跳舞,是把人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我不用他又用谁?比他更能干的又是谁呢?这就是当了主管之后,为了人才难得,有时会感到痛苦,明知色厉内荏,但是当没有人的时候,比较起来还是好的。


在路上听到的消息要留心,但千万不可随便下定论,更不可去以发表传播,一定要先把资料找齐,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否则道听途说,在德业上是要不得的…不管读书做学问,或者道德修养,做人处世,都要深入求证,不能胡乱相信传闻。


有才的人往往在嘴巴上不让人,不但是害自己乃至送命,连累家人,甚至覆国,古今中外历史上,这种利口覆邦家的例子非常多。


当你的心不能平静的时候,跑到深山都没有用。不要以为到了山里就是出家修行,有时候看到风吹草动,心里会烦起来如果把自己的心修平静了,在任何热闹的地方,就和在森林中一样的清净,这是基本的道理。


我们大家也要反省,读书人最容易犯这个毛病,开会开多了就会知道,一些人在开会的时候,唯唯诺诺,对什么事情都没意见,等散会以后,他又到处乱批评。


不知礼,无以立也…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道理,人生道理要懂得,假使不懂,就无法站立在这人世间,就永远跟着环境转,自己没办法特立独行。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个言,就代表着言语文化,比如古人先贤告诉我们的话,我们不能深切了解,就无法做人处世。


总之,万事都从做人开始,一个人生,无论做什么事业,做官,经商,做学者,做平民,都是要做人。事业的升沉成败,各有变化不同。但无论如何,总要做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