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年華評分有感

文/阿斌

今日立春,春回大地。

這幾天日夜兼程,參與喜樂年華主題徵文活動的評分,累並快樂着。到了昨天夜裏一點多鐘,大家還在工作。

2月2日晚上快12點時,接到山人老師的邀請,幫着喜樂年華主題徵文活動進行評分。

我問了山人老師有什麼要求,山人告訴我要在大年十四前完成全部文章的評分。我看了下專題,共有173篇文章。

說句實在話,任務量大,時間太緊,還要邀請其他老師一起評分。我在我原來伯樂點評羣裏發出召喚,希望有老師與我同行。這個羣是以前建立的,那時我是散文伯樂,每天晚上會有老師對文章進行點評。自從我退出散文伯樂後,這個幾乎不再使用。有唐四平方根和結子青蓮兩位老師願意參加。這樣我們組成了三個評分小組。

我們根據喜樂年華徵文活動的要求,制定了評分標準:

這次評分是重點要求突出 “年”“我”“情”三個字。

即:展現春節的喜慶、熱鬧、濃濃的年味,春節期間的各種民俗活動,在展現“年”這個主題的同時,其中要包涵“我”,這個“我”可以是我個人,也可以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家人,要有“我”與“年”的互動,將“我”參與到“年”之中,文章中還要有“情”,要能夠打動讀者。

評分以後,許多作者讓我點評,因爲文章太多,時間又緊,沒有時間進行點評。我談下總體情況。

分數

這次評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80分。

凡90分以上均爲優秀文章;

85分~90分爲良好;

凡是字數沒有達到1800字的文章,分數會比較低。

文體

根據徵文要求,徵文的文體爲散文和小說,字數在1800~10000字。

這次徵文大部分爲散文文體,有小部分小說或故事。在散文中大多數都是敘事性散文,回憶過年的往事。因爲徵文是在去年12月份發出的,截止日期是2023年1月22日,因此敘事都是回憶性的,記人記事事的都有。也有少數文章屬於議論文體。

字數

許多作者沒有看徵文要求,字數偏少,最少的只有900多字。按照要求我們只能給基本分數。有作者看到評分後,聯繫我,說:當初沒有看要求。

內容

我舉兩篇文章做比較。

一篇是《喜樂年華||臘肉》,我給了91分,一篇是《喜樂年華‖過年記》我給了88分,這兩篇文章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喜樂年華||臘肉》

文章開頭作者交待:

對於貴州人來說,過年最不能缺少的是臘肉。是柴火煙抱着豬肉香在堂屋裏跳舞的味道,是從煮臘肉的鐵鍋裏彌散開來的味道,是飯桌C位上那碗蒸臘肉飄散出來的味道,是物質匱乏年代犒勞自己的味道,是貴州人家最地道的年味。

開門見山地點明瞭文章的主題。然後分了三個小節分別“醃臘肉”“炕臘肉”“喫臘肉”順理成章,邏輯通暢。

“母親”是文章的主角,母親在過年時如何醃臘肉的,母親就會拿出砧板,把肉放在砧板上,再把火鉗插進煤火裏燒,等火鉗燒紅的功夫,火鉗被燒得通紅時,母親拿出來放在豬皮上烙,伴隨着滋滋聲,從水缸裏舀出半鍋冰水,用菜刀刮掉豬皮上黑色的烙印,再用手一寸一寸清洗豬肉,……一連串都是動作描寫。

這樣的敘述是生動的,彷彿我們在看電影,每一個細節都看到了。

母親幹活,我像跟屁蟲一樣跟在她身後,她在竈臺邊燙肉、炒鹽,我就站在竈臺邊看她燙肉、炒鹽;母親忙着手裏的活,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我散聊。

這是我們對文章的要求,文章中要有“我”。其實考慮到大家的寫作水平,我們已經放低了要求,這個“我”,可以是我,也可以是家人。但這篇文章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是實實在在的“我”。

爲什麼要有這樣的要求,因爲每個作者所寫的是你親身經歷的“年”,不是別人的“年”。如果是記者,你可以講某地某人是如何過年的,過年的新鮮事,都可以寫。但我們在簡書裏創作,我們希望看到每位作者講述自己過年的感受。

從我記事起,冬天就是父母賣菜的季節,賣菜雖然辛苦,但每天都有進賬,冬日裏的父母心情是極好的。

我聞聲跑進屋,母親便含笑着把煮熟的臘肉遞給我。接過母親手裏的臘肉,我急切又小心地放在嘴裏,用最慢的速度,一絲一絲嚼碎吞嚥。

爲什麼是“急切又小心地放在嘴裏,用最慢的速度,一絲一絲嚼碎吞嚥。”因爲這臘肉裏父母親一年的辛苦在裏邊。這是寫情。這種“情”是自然而然是,沒有誇張,沒有煽情,恰到好處。

這篇文章的作者“年”“我”“情”都做到了。把做臘肉寫得很細緻,擅長動作描寫,屬於優秀文章。


《喜樂年華‖過年記》

這篇文章的作者寫了做餈粑、守歲、拜年、鬧元霄,這些都與“年”有關,但是卻不夠具體。

我舉這篇文章做例子,並不是單獨批評這位作者。因爲當時評分時,這兩篇文章恰巧是前後腳看的,我就記了下來。

類似這位作者的文章是很多的,都犯了一個通病,就是泛寫。

散文是以抒情爲主的,泛寫只是一個遠景概括,看不到細節。這樣就無法打動別人。

還有的文章寫得很熱鬧,但與“我”無關,這樣的文章就顯得空洞了。

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指出我看到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夠借鑑。

在這次評分過程中有一篇文章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喜樂年華|春聯》

這是一篇回憶式散文。

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習俗。宋代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貼春聯可以追溯到中國漢代。

作者在由《喜樂年華|春聯》這篇文章中回憶了她的爺爺,因爲爺爺是寫春聯的高手,

我爺爺活着的時候,我家過年是從來沒有買過對聯的,家裏所有大門小門上粘貼的對聯,都是出自爺爺親手寫的。

爺爺寫的一手好毛筆字。

每年到了臘月二十左右,我家裏就開始熱鬧起來,先是左鄰右舍拿着紅紙來找爺爺寫對聯,鄉親們往往是把紙送過來就走了。

爺爺戴着一副老花鏡,低着頭,拿着筆,很仔細的圈圈畫畫,先用哪個就用筆標註下來,寫過的,做個記號,每一家的對子內容,爭取不重複。

這也是動作描寫。

每次爺爺開始寫對聯 ,我就是個搞服務工作的跟班。  我自告奮勇的充當了這個助手,

我一邊幫忙,一邊就在想,什麼時候我能寫出這麼漂亮的毛筆字,該有多好啊!看着很簡單的樣子,到了我手中,怎麼那麼不聽話,

這一段寫得很好,看似爺爺寫春聯是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到了自己手裏,才知道事非經過不知難。

作者在文章最後感慨到,“少年時代陪伴爺爺寫對聯的那些時光,是那麼的快樂,那麼的讓人懷念和留戀。”

這篇文章是我在這兩天看的一百多篇文章中讓我眼眶溼潤的文章,文章中有“年”有“我”更有“情”。

特別要感謝山人老師,不但組織活動,還要自己捐貝,這種奉獻精神令人尊敬!

2023年的春節即將過完了,但濃濃的情會流淌在我們心中,祝願所有簡友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層樓。

(圖片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