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路

我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回乡路,脑海里满是小时候的画面,刚到家门口以为走错地方了,记忆里家门口还是泥泞的土路,时过境迁,到现在已经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每天都能听到汽车路过鸣笛的声音,寂静的村庄比以前热闹多了。

这是一条通往致富的路,自从修好了这条路,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着挣钱,从前的砖瓦房已不复存在,现在都盖成二层楼房了。

自我记事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夏天雷雨季节的时候。每逢下雨,村口的土路就会积上一摊水,刚开始水浅的时候往里面垫上几块砖,脚踩着砖绕过水就跳过去了,后来雨水越积越多,都到小腿那儿了,过路时候大人脱了鞋抱着小孩淌过去,穿的雨鞋起不了任何作用,就这个地方绊倒了好多人,后来只要有人一路过,都会扯着嗓子大骂:"瞧这孬孙路,这走一趟比唐僧取经还难!"

那时候的土路没几处好的,有些太凹的地方都是深深浅浅的土坑,往里面放些土坯砖填实,刚开始能好些,一碰到下雨天气就把泥冲走了,碰到雨大水深的时候,看到路上的水都绕着走,看着是水,其实就像是陷阱一般,谁一脚踩进去冷不丁就摔个跟头,吃一堑长一智,往后下雨天很少有人再出门了,最遭罪的就是上学娃了,下雨天也得去上学,每年在这条路上都摔了好几个,干净的衣服上全是泥点子,回家少不了一顿骂,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时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说往里面和上黄泥放些石子,把木板垫在上面,但这也只是短时的办法,长时间是肯定不行的,有些石子被冲刷时间长了暴露在路面上,光是过路的车都扎坏了几次轮胎,后来都绕着这条路走了,这条路虽然泥泞不堪,却是连接着村与村的经济与命脉,也是村里日常生活的必经之路,去赶集、去学校、去医院等等都要从这里经过,走了这么多年,却还是那么难走。

我当时所在的学校在空旷田地里,去学校要经过这条很长的土路,下雨天不好走,好多学生都抄了近路,都沿着别人家的田埂上走,把人家的田埂都走成路了,有几次被田地主人追着骂,从这上学的学生灰溜溜地逃跑了,后来田地主人在田埂上面扎了好多的树枝,树枝上面都带着刺,再也没有学生走这近路了。

到冬天时候这条土路冻得邦邦硬,凹凸不平,最容易滑倒了,最怕的是一场大雪之后,土路被积雪遮得严严实实,出门走亲戚脚踏在雪窝里,鞋里面灌满了冰冷的雪水,别提多难受了。

下雪没有化雪冷,清晨的低温让这条土路冻得又湿又滑,对我们这些熊孩子来说,这就成了天然的滑雪场,有时候一个屁股蹲摔下来,得疼上老半天。大人经过的时候,都在鞋上面绑上防滑的糙布,手里拿着竹棍慢慢悠悠地向前走,看到我们在这里玩耍,大人们就过来撵我们走。

一到霜冻下雪恶劣天气,村里会组织铲雪小队,在路况不好的土路上巡查一圈,往上面撒了些粗盐粒子,加速冰雪融化,然后在路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锯末,这样走在上面就不滑了,这种方法挺奏效的。

要想富先修路,那个时候村里很穷,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村里的路不行,当时很少有到村里做投资的,小型的农家厂房都没几个,更别说蔬菜大棚和牲畜养殖了,这是那个年代都不敢想的事情,运输跟不上效率提不上去,有再好的销路都不行。

记得我去外地上学的第一年,村里的土路才开始修整起来,可惜我没有见证这一时刻,听家里人说当时去北地拉了好几卡车黄土,全是粘度较高的黄土,把原来的土路全盖了一遍,然后用打夯机挨着土路紧固加实,村里的人都上来跟着帮忙,忙得不亦乐乎,都想着柏油马路修好之后,不管去哪里都方便了。

这条年代久远的土路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在最后路面开始硬化的时候,村里喇叭喊着"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经过几天的晾晒,空气里弥漫的沥青味道已经没了。

我们彻底告别了这条阻碍乡村发现的土路,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就像给村里注了一层新鲜血液,这条柏油马路直连镇里交通主干道,通向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这条柏油马路也修到了学校那里,以后再也不用踩着田埂抄近路上学了。

村口南侧废弃的两个大鱼坑都被填了,在上面盖了村两委的办公用房,在村里智囊团的带动下,这里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里共克防疫难关,精准扶贫政策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土地承包蔬菜大棚种植已经不是梦,多个小型产业在这里落户,村里慢慢地富起来了。

当你站在村里的十字路口时,再也看不到远处的土坯房了,看到的都是家家盖起来的二层楼房,家家几乎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车,宽敞的柏油马路上,再也听不到村里谁骂街的声音了,曾经的土路已是过去式,幸福里路正在进行时。

曾经以为村里到镇里的距离很远很远,现在觉得咫尺可见,有了柏油马路,来回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不是路变得近了,而是我再也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了,行尊仁礼,心系苍穹,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