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案讀書:《“錯誤”的行爲》(4)2023-02-03

原著:理查德*塞勒

中信出版社,2018年出版,24萬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

拆書:老案

建議先點「贊」+「收藏」+關注 ,再慢慢看,以防手滑找不到

老案讀書會:每週泛讀一本書,每年精讀十本書,讓讀書引領生活,指明方向


後見之明偏見(事後諸葛亮)給我們帶來認識偏差的危害

我們人人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的偏見者。

包括我自己也一樣,無法克服後見之明偏見,更大的問題是我們感覺不到自己這種偏見的發生,總是不知不覺地就把這種偏見帶入自己的行爲。

你是不是遇到這樣的人,事情沒有辦之前,他屁都不放一個,事情辦砸了,他就振振有詞的埋怨:“這事情我早就知道辦不成,你們還硬着頭皮去辦,看看,砸了吧”。如果事情成功了,他又滿滿信心的說:“我早就知道成功就在眼前,你看事情成功了吧”。

他把成功的事實放大爲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運氣,把倒黴失敗歸結與他人的愚蠢和客觀環境。這就是理查德*泰勒在《“錯誤”的行爲》中所描述的後見之明偏見。事情發生過後我們會認爲自己早就知道結果會是這樣。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時候諸葛亮。

有諷刺意味的是事實是,“我們總會看到別人的偏見,卻無視自己的偏見,這會導致後見之明的偏見害處更大。

第一,爲什麼會發生後見之明偏見,這種偏見是如何發生的?

1  記憶扭曲:過去的信息新曝光以後,我們有選擇的回憶過去的信息,以放大我們對新信息未來發生預測能力,我們總是知道會發生什麼?而事實行我們真的不知道。後見之明偏見就此發生了。

2  過度自信:後見之明的偏見植根於過度自信和錨定。事件發生後,我們以結果的知識爲錨,將我們先前的判斷附加到結果上,過度自信我們預判的結果。

第二,後見之明偏見案例,讓我們真實的理解它

案例一,爲什麼給女兒買的鋼琴,至今成爲家裏的擺設?

我女兒15歲的時候對音樂有了愛好,我們也以爲她有了這愛好,將來最起碼會成爲一名鋼琴演奏者。我和她媽商量是否應該買一臺鋼琴有助於她學習音樂。我們最後還給她買了,因爲,鋼琴是通往音樂成功的必備工具。但是,隨後的結果是她連考級都沒有通過,如今鋼琴成爲我家裏最奢華的擺設。想想我們買琴的決策過程才知道我們倆都是後見之明偏見的嚴重患者。

在我們的記憶中,鋼琴、演奏家這些詞彙引發了對朗朗、李雲迪等人鋼琴家的選擇性記憶,誤以爲我女兒未來也可以成爲這樣的人。這大大的放大了我們對她未來的預判,增加了我們買琴的信心,靠直覺作出了判斷。

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成爲優秀鋼琴家所需要訓練的成本以及她是否能堅持這樣枯燥的訓練。我們誤以爲練琴是個只要簡單學習的過程,這是我們倆口子對音樂的成功的誤解。事實上,成爲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者,不僅僅需要長時間的刻意練習,還需要音樂的天賦而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

後見之明偏見患者的症狀就是靠直覺的過度自信和以爲的好結果預判。這就是我們鋼琴成爲擺設的真實原因,我們都是後見之明偏見的嚴重患者。

案例二,2008年的新勞動法給給小企業造成危害?

2008年實施了新的勞動法,其中有些規定完全違背的合同的基本原則,比如,企業未與勞動者簽訂合同企業需要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這大大促使了勞動者不籤合同投機心裏,影響企業的合理用工,給企業造成負擔。

張五常教授曾評說勞動法的往事。張五常認爲,2008年實施的新勞動法是中國經濟發展由盛轉衰的導火線,儘管當年廣東經濟界對實施勞動法也頗多不同意見,勞動法最終還是強力推行實施落地。

他們認爲只有這樣才能,把勞動合同落實到位,執意推行勞動法的人或許從來就是後見之明偏見的患者,又強烈地認爲他們代表着大多數人的意見,我們現在承受的也許是過去錯誤共識效應的餘波。

這是人性的通病,小人物會犯這樣的錯誤,大人物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小有小錯,大有大錯。小錯無關緊要,也無足輕重,大錯輕則影響民生安定,重則關乎國家安全,江山社稷。

第三,如何克服後見之明偏見

1 更多收集事件的信息:所有的信息都是相關的,但有些信息更有價值。你的工作是權衡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你沒有水晶球——根據你面前的實際數據做出決定。不是你想的那樣。不管證據怎麼說,都要注意。不是你的直覺。

2  做好循環反饋,不斷糾正偏差:對任何事件發生不斷尋求他人的反饋,看看別人是如何說的,如何判斷的,這樣有利於糾正你自己對事件看法的偏差,不要小看他人的意見,也許在某一個小點上他人的意見完全正確的,

3 提高認知:認知就是對需要認知的事件知識的學習,積累知識更新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認知的事件超出你認知範圍,就立即停止預判,停下來,學習再學習,直至你真的知道了這個事情到底是什麼?這樣,你不會被的想象去困擾,作出非理性決策。

4 慢思考:慢思考給你時間,給你糾錯的機會。慢思考還有個力量就是讓你多看數據,多看事實,這些都需要時間的來完成,所以,慢思考是理性思考的最好方法。

拋開主觀直覺,認真研究每件事情的發生的來龍去脈,仔細研究每個細節的事實。諸葛亮可以料事如神,但是你不行。既然不行,那就想辦法克服事後諸葛亮的認識偏見,客觀的對到事實,不斷看糾正預判和結果之間的偏差,經過這樣的刻意練習,你也會成爲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