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木器、朱書扁壺、玉器、彩繪龍盤——堯都陶寺(下)

4、漆木器

“大政之源”展出了幾件復原的彩繪木器,給人的感受就是形制巨大,出自陶寺中期的王級大墓IIM22。

復原的器型有大型木豆、彩繪木盤,直徑約在1米。

復原的彩繪餐具有案、盤、觚gū、豆、杯、勺,排列整齊有序,表現了當時禮樂宴飲的儀式。《周禮∙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制起源於飲食。

5、玉器

中國自古崇玉,傳承久遠,陶寺本地不產玉,也沒有發現玉器作坊,但出土了精美的玉器,有些是陶寺貴族祭祀天地或體現威儀的物品,已經具備了禮器的性質。

發掘者認爲,陶寺玉器的原料產自甘青地區,多數在當地的齊家文化遺址製作,但陶寺是通過與陝西石峁貿易得來。

陶寺玉器的器型多來自於其他文化,如璧和琮來自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鉞和雙孔石刀來自於大汶口文化,玉神面與長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相似,這些也反映了陶寺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互動交流。

6、文字

朱書扁壺出土於陶寺晚期的一座灰坑(垃圾坑),扁壺破損,兩面均有用毛筆書寫的朱字,又沿着扁壺破損的邊緣處塗了一圈硃色。

正面鼓腹部的字,學者均認可爲“文”字。但直背面的字則衆說紛紜,有“昜yáng”、“邑”、“命”、“唐”等不同釋讀,發掘者認爲是“堯”。

至於爲什麼朱書寫於極其普通的扁壺陶器上,發掘者認爲可能是一位堯的後人,陶寺晚期時陷入赤貧,在扁壺上起草了一份紀念祖先功績的腳本,然後扔進了垃圾坑。

很可能在陶寺時期,已經出現了少量政治生活需要的文字,但遠沒有達到甲骨文的成熟地步。

7、彩繪龍盤

陶寺早期的大墓中還出土了四件彩繪龍盤,每座大墓只出一件,且位置固定,都在墓主人右側偏上部,大墓中同時會出土鼓等禮樂器。

盤上的龍是陶盤燒好後再畫上去的,彩繪龍盤不是實用器,而是禮器。

龍是神獸,是多種動物形象的組合。陶寺龍盤上的龍都是盤曲着的蟠龍,身上有鱗狀斑紋,口中都銜着枝狀物。

中國考古中發現龍的形象不少,比陶寺早的也有很多,但形象上都較模糊。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了一條石頭堆砌的龍,時間爲6000B.C.,長19.7米,但位置在一羣房子中間,也可能只是一條石頭路。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墓穴中用蚌殼塑成一龍一虎,爲仰韶文化時期約4400B.C.。

陶寺的龍是真正意義上龍的雛形,與後世的龍有直接的淵源關係。

十三、結語

陶寺遺址位於晉南襄汾縣,時間跨度從2300B.C.—1900B.C.,這裏有功能分區顯著的城,有大型的觀象臺,高等級的墓葬出土成套的禮樂器、玉器、陶器、漆器等,顯然已經不是簡單的氏族部落,而是具備了國家的雛形,在時間和空間上與古籍中的“堯都平陽”十分吻合,陶寺文化遺址把上古神化傳說變成了有考古證據支撐的真實歷史。

這裏是中國文明多元一體化核心形成的開始,是中國文明綿延不絕主幹形成的起點,2001年,我國啓動“文明探源工程”,探尋商以前的文明源頭,陶寺文化遺址以其有力的實物證據,豐富的文化面貌,確立了它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中樞地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