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不读是一种损失

七八岁的小朋友都知道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考上大学,然后找工作养活自己。

这是我们大部分的成长之路。

那些在应该教育跟不上节奏的便中途下车,提早进入社会讨生活。这一部分人有的比较幸运,早早地积累了足够的财富,日子过得富足安稳,但更多的是受尽苦难,拿生命生活来换日子。

应试就是像一个筛选机器,来给不同的人贴上不同的标签,社会再根据这些标签来选择是不是用你。

筛选方法就是考试,标签就是各种学历,社会提供的岗位有体制内的,体制外的,根据你的学历来试用。

不管你家里多么穷,出身多么贫寒,只要你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基本上就能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岗位。

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试是公平的,是对寒门学子一个轻松逆袭的机会,只要你愿意学,基本上没问题。

那些吃不了学习的苦,只好早早地到社会上历练,这都是个人的选择,也无所谓那个选择更好一些,只能说有的人适合读书,有的人就是不喜欢读书考试,但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创造一番事业。

但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我们的终点是一样的。

如果除去生命的过程,大家好像走的同一条路,那就是向死而生。

为什么要向死而生呢?

这个问题是人类终极的探索,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永远吸引着人们在前时,总的来说,人类还是积极向上的,人们总是把积极进取的一面,把阳光的一面作为真理。

事实上,黑夜同样重要。

生活发展到现在,或者说人类繁衍到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观。

不管承认与否,那些大老板的,有钱人家,虽然老子可能大字不识,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这位老子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大字不识,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读书少,希望孩子能上更好的大学。

这说明,主流社会是崇尚读书,崇尚知识,崇尚知识改变命运的。

但读书这件事,除了应试教育获得工作的入场券,这是前提,首先要养活自己,如果有幸喜欢钻研便可以深入下去,不断地创新,实在不行,把工作当饭碗,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获得智慧。

真正的智慧与我们关心的终极问题息息相关,我们不仅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是怎样的活着,还可以知道如何好好地活着,如何更好地活着。

生命的本质就藏在书本里。

就在祖先的著作里。

如果真的变得有慧,还是得读经典,这才是真正的有用之书。

如果你觉得你就是一个工具人,那就把你的精力放在真正的智慧上吧,你会发现,每一种活法都是美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