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繁華》情境式設計

一、活動介紹,激發興趣。

展現《清明上河圖》動態畫面,同學們,大家認識這幅畫嗎?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這幅傳世之作,在問世以後近900年間,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也曾五次送進宮廷,四次被盜,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演繹了許多傳奇的故事。

由於這幅珍寶的畫質和顏料極其珍貴且脆弱,所以很少對外展出。假如故宮博物院將在2025年建院100週年之際,對外展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向全國招募優秀講解員。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合作,爭做優秀講解員,助力本次文化盛宴。

二、尋“繁華”——欣賞一幅好畫

1. 其實,大家在課內外已經通過很多途徑,瞭解了《清明上河圖》,那麼如果你要向現場觀衆安利這一幅曠世鉅作,你會怎麼介紹呢?               

2.那美術鑑賞家毛寧在《夢迴繁華》中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請大家瀏覽課文,概括本文的說明內容和說明順序。

明確:

說明內容:(1)畫卷的創作背景(2)畫卷的作者和作品意蘊。(3)畫卷的規模及特點

(4)畫卷的具體內容(5)畫卷的創作特點及價值。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背景——主體——價值”多角度更清晰,也契合觀衆賞畫的規律。

3.那麼結合畫作特點和文章題目、內容,你覺得在介紹“清明上河圖”時,最應該突出哪一個方面的特點?

明確:繁華(從題目和文章內容可知),理解繁華的含義(拆詞組詞法):繁多、繁盛、繁雜、繁忙,華麗、華美。

4.你想爲現場的觀衆着重介紹哪一方面的“繁華”呢,請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說說。

明確:

①人物繁多(不同階層)

商人、手工業者、市民、毛驢馱隊、僕從、轎乘隊伍、權貴、行旅、摩肩接踵的人。

②景色繁盛(早春氣息)

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調節畫面的色彩和疏密、早春的氣息、新發的枝芽

③商業繁華(店鋪種類)

茶坊酒肆、腳店肉鋪、沉檀香料

④場景繁雜(漕運拱橋)

第三自然段,作品描繪了都城汴京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

飛虹、規模宏敞、結構精美、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⑤時代繁榮(社會背景)

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出現空前的繁榮局面,文化生活十分活躍。

⑥工作繁忙(無暇一顧)

呼喚叫喊、握篙盤索、驅趕、長途跋涉、無暇一顧。

三、析“繁華”——品味一篇好文

1.一名優秀的解說員,不僅需要清晰的思路,還需要扣人心絃的語言,那麼如何讓你的解說生動有趣,我們從以下兩組句子中去尋找答案。

A.長卷爲淡墨設色絹本,縱24.8釐米,橫528.7釐米,繪人物五百餘(一說八百餘,恐怕還得仔細盤點),牲畜近百,樹木近二百,洵爲中外繪畫史上皇皇鉅製。——虞雲國《清明上河圖》與《東京夢華錄》

B.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4.8釐米,橫528.7釐米。作品描繪了京城汴梁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由慢板、柔板,逐漸進入快板、緊板,轉而進入尾聲,留下無盡的回味。  ——毛寧《夢迴繁華》

明確:AB兩段都是整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內容,都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介紹了畫作最基本的信息。除此之外,B段用一句話概括了畫作的主要內容,即“作品描繪了京城汴梁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這句話幫助讀者“一眼”把整幅畫盡收眼底。B段的美妙之處在於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畫作比作樂章,把視覺轉換爲聽覺,形象地表現了畫作的宏大、優美,富有變化。這樣的語言,使文章使畫作平添了音樂美、動感美。

2. 爲了讓解說的語言更生動典雅優美,有文化意蘊,你還可以學習文章哪種語言特色?

明確: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和四字詞的大量使用,不僅有點有面,有景有情、有疏有密、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生動形象地再現社會生活,而且概括力強,符合有厚重文化味的《清明上河圖》繁華的特點,也滿足宋朝流行“四六文”文風的特點,具有典雅美、音律美、文學美、文化美、歷史傳承美、厚重美。

展現四字詞:

疏林薄霧 農舍田疇 春寒料峭 


長途跋涉 舳艫相接 一應俱全


無暇一顧 無所不備 摩肩接踵 


羅帛布匹 沉檀香料 香燭紙馬


握篙盤索  呼應相接


據此引導學生總結本文語言典雅的具體表現:

①四字詞語的大量運用。

②巧用打比方說明方法。

③着重摹狀貌說明方法。

3.請同學們選擇PPT上最感興趣的一個畫面,模仿文章語言,進行生動的現場解說。

四、悟“繁華”——深思一場夢境

1. 同學們的講解非常生動,讓人身臨其境。但是作爲優秀的講解員,是不是隻需要把畫作內容生動地介紹給觀衆就可以了呢?如果是這樣,那麼這篇文章的題目爲什麼不叫《清明上河圖》、《汴京繁華》,而是《夢迴繁華》呢,“夢迴”的背後有什麼深意呢?請同學們深入文本,去發覺那隱藏於繁華背後的心情,爲本次講解做一個昇華。

明確:閱讀提示中寫到:有學者認爲這幅畫有揭示社會問題、勸諫宋徽宗之意,表現了畫家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畫面背後還蘊含着繁雜的歷史內涵,值得我們思考。

2.作者有言在先,相信 “我們會發覺那隱藏於繁華背後的心情”。理解一種文化現象,我們需要放在時代背景中去認真思考,把握各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我們才能從歷史的長河中撥開迷霧,明確畫家和作家的創作意圖。

出示助讀資料:張擇端生活的時代背景:

政治上:宋徽宗繼位之初,重用蔡京,蔡京得勢後,開始了自己的專權之路:①培植黨羽,把控朝政;②收攏國家人事選拔、財政管理大權;③停止用科舉取士的方法。

經濟上:【重稅】除去農業上的苛捐雜稅外,宋徽宗聽取了蔡京竭天下財富用於享樂的建議。商業和農業上的重稅,加深了民衆對蔡京和宋徽宗的不滿。

外交上:宋徽宗在位期間,是北宋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當時發生了兩件大事:聯金滅遼和靖康之變,宋朝還需要額外支付金國一大筆費用。

思想上:宋朝的君王們推崇“重文輕武”思想。

3.畫中“夢迴”的密碼:

結合以上材料以及導學案中材料一、二,再讀第四段,小組討論,抓住字詞尋找畫家和作者隱藏於繁華背後的心情。

導學案中的材料:

材料一:這幅畫中的兩個片段:①一座城樓,城門大開,人來人往。這是城門重地,按道理應該是士兵林立,戒備森嚴。但我們卻見不到一個守衛的士兵,可見城防缺失,守備鬆懈,軍事薄弱。②幾個人手扶欄杆遠眺,兩個孩子衣衫襤褸,伸手向他們乞討,但面對的卻是斥責或無視。

材料二:全段中心段的情節是即將平息的一場交通事故,這起嚴重險情的直接責任者是幾個縴夫。當時船工們正在船頂上喫飯,縴夫本應該在離拱橋一定距離時停止拉縴,並招呼船工放下桅杆,他們卻一直埋頭拉縴到拱橋底下,拱橋上下的行人發現了險情——桅杆迎面而來,大聲呼救……                                      ——餘輝《故宮裏藏畫的故事》

4.文中的“夢迴”密碼:

①畫卷中段主要關注船工、縴夫和船伕等底層人物。作者用“沉重”一詞寫出 “糧包”的重量,寫出船工的辛苦;“逆水行駛”寫出縴夫們的艱辛;“聚集圍觀”寫出世人的好奇和冷漠;“無暇一顧”除了生活忙碌之意,也淡淡透露出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世人心態……這一組底層人物的逼真刻寫,道出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艱難生活的同情。

②“趕集的鄉人”“踏青掃墓歸來的權貴”和“長途跋涉的行旅”之間構成了一種比照關係,而比照點則聚焦於三類人羣的代步工具:長途跋涉的行旅是 “騎驢而行”以驢子作爲代步工具;趕集的鄉人是“驅趕着”“毛驢駝隊”沒有代步工具;踏青掃墓歸來的權貴是被衆多僕從簇擁的乘轎者把人像驢一樣當做代步工具。這樣聚焦於身份差異與代步工具的不同,意在凸顯社會階層的不平等。

③乍一看,這座橋容易給人以“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的宏大精美感覺,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北宋京都的繁華。但是夾在“規模宏敞”“結構精美”“宛如飛虹”這些表達宏大絢麗意義詞語之間的卻是“其橋無柱,以巨木虛架而成”,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暗示北宋巨大的危機。

總之,《夢迴繁華》認爲,《清明上河圖》所呈現的繁華充其量不過是熱鬧場面掩蓋重大危機的虛假繁華,而社會階層的分化則是貫穿“繁華”始終的一條暗線。這是一幅寫實性很強的作品”,其“寫實性很強”,除卻文章所言“畫中所繪景物,與文獻中有關汴京的記載完全一致”,還應該有其言外之意,即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國運危機。《夢迴繁華》結尾水到渠成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清明上河圖》“不是一般的熱鬧場面的記錄,而是通過各階層人物活動的生動描繪,深刻地揭示了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

5.挖掘“繁華”背後的深意:

明確:解碼了圖畫和文字的祕密,我們才知道文章爲什麼不叫《汴京繁華》而要叫《夢迴繁華》,“夢迴”二字揭示了盛世繁華背後的危局,隱含着創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盛世的感嘆,對家國的熱愛,對故土的留戀。所以本次畫展的主要目的傳達:

①南宋人民渴望國家統一,回到當年繁華太平年代的強烈願望;

②表達了我們對我國古代繁榮的經濟、文化的熱愛和讚美;

③讓我們回憶古文明的燦爛,希望我們繼承並弘揚這種盛世繁華。

五、識“瑰寶”——傳承一種文化

恭喜各位同學晉級“優秀講解員們”!相信你們的精彩解說,將會將會讓《清明上河園》的展覽熠熠生輝。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不僅在語言實踐中,學習了清晰、生動、深刻解說一幅畫的方法,而且在繁華的琳琅滿目的大語文寶庫中,拾取了一顆璀璨的珍珠——那就是文藝性說明文。她語言生動典雅,主題豐富深刻,值得我們深入探究。不管是優秀的繪畫作品,還是生動的文藝說明文,都是我們繁華的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都值得咱們每一位去繼承和傳播,讓他們煥發新的生命,使中華之繁華,共此文物而長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