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二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解讀

“寓言是生活的鏡子。”這是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很明顯,這一單元主要就是要學習寓言故事。

本單元圍繞“寓言故事”展開學習,是繼三年級上冊童話單元之後,第二次出現的文體單元。從學習內容上判斷,本單元主要屬於“整本書閱讀”“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兩個學習任務羣,學習任務的設計,可以綜合這兩個學習任務羣的要求,結合單元內容和學生實際來考量。

一、學習內容概述

第三單元裏面有4篇選文,3篇爲精讀課文,分別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一篇略讀課文:《池子與河流》。每一篇故事都蘊含着深刻道理:《守株待兔》是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努力,而抱有心存僥倖,指望好運氣過好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陶罐和鐵罐》講的是國王櫥櫃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則很謙和。埋在土裏多年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了。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處尊重,和睦相處。《鹿角和鹿腿》則講述了一隻鹿獅口逃生的故,它告訴我們事物各有自己的價值,不能只憑外表去判斷事物的好壞。

《守株待兔》是中國古代寓言,《陶罐和鐵罐》屬於當代寓言,《鹿角和鹿腿》出自《伊索寓言》,而《池子與河流》是詩歌形式的克雷洛夫寓言。這個寓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寓言”並非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對比一二年級寓言故事出現的位置,我們不難發現編排的不同,這一單元是專門編排的寓言單元。

《烏鴉喝水》出現在一年級上冊,它的課後題是“朗讀課文,說一說烏鴉是用什麼辦法喝水的”;《狐狸和烏鴉》出現在一年級下冊“和大人一起讀的板塊中”。一年級的寓言故事學習主要是圍繞講故事本身進行的,並沒有直接要求學生要總結出故事背後的道理。

二年級上冊的《坐井觀天》《狐假虎威》的要求是“小鳥和青蛙在爭論什麼?他們的說法爲什麼不一樣”和“朗讀課文,說說‘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到二年級下冊的《寓言二則》,講了“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兩個小故事。這篇課文的閱讀題有兩個:一是“朗讀課文,說說‘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二是“選做:生活中有類似‘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事例嗎?和同學交流”。到了二年級,所學的大多是一些成語故事,需要學生根據故事內容,領悟到成語的含義,並且嘗試由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引申到生活中出現的具體事例。通過以上的梳理,我們還會發現,這些課文在編排上都是以單篇課文的形式出現的。

而到了三年級下冊,四則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集中於同一單元。從形式上講,寓意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有小古文、童話、詩歌,讓學生感受到寓言學習的樂趣。從故事內容角度講,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人物形象豐滿,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並通過朗讀體會故事的精彩,明白寓意。從語文要素角度講,本單元側重於“讀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其中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讀懂”,一個是“明白”。怎樣纔算“讀懂”?怎樣又算“明白”?要能夠準備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除了要結合本單元的課後習題、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以及詞句段運用等不同板塊來看,還要從寓言的整體角度上去思考。

二、閱讀訓練要素

什麼叫“讀懂”?在《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中,它要求學生“說說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在《鹿角和鹿腿》的課後題中也指出了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在交流平臺中更是提出了“這些故事讀過以後就不會忘”。從以上要求可以看出,本單元中所要求的“讀懂”,首先就是要理解課文,能夠知道課文講了什麼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那麼“讀懂”的路徑是什麼呢?課後題中還有進一步的提示。在《陶罐和鐵罐》中,課後題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陶罐、鐵罐神態和語言的語句”並且“說說陶罐、鐵罐的性格有什麼不同”。在《鹿角和鹿腿》中,課後題要求學生“讀出鹿的心情變化”。這些課後題給了我們兩方面的啓示,一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能描寫去感受人物的變化,讀懂故事中人物的行爲和想法;二是對學習寓言的方法給了重要提示——多種方式朗讀。

第二個關鍵詞就是要“明白”,那在本單元,學生怎麼樣纔算是“明白”了呢?

我們同樣從課後習題入手,在《守株待兔》中,要求學生“說說農夫爲什麼會被宋國人笑話”,這要學生們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要領悟故事背後要表達的道理,不僅僅只是“就故事”論“故事”。

在《鹿角和鹿腿》要求學生“結合實際”在兩種觀點中進行選擇,在《池子與河流》中請學生“說說你贊成哪一種,並說明理由”。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清楚地指出“寓言故事能讓我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旨在讓學生能夠自己聯想生活。

根據以上的梳理,我們可以發現“明白”在這個寓言單元是指:除了能夠說清楚故事背後的道理,還要能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陳述所觀察到的現象並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排布如下:

課文

要素歸納

重點提示

《守株待兔》

從故事中悟寓意,聯繫生活理解寓意。

①抓住“因釋其耒而守株”的結果,思考農夫被宋國人笑話的原因,從而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

②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對故事的理解,進一步理解寓意。

《陶罐和鐵罐》

理解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故事,明白寓言蘊含的道理。

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結合故事中人物的不同結局,談談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再聯繫生活實際談談這篇寓言帶來的啓示。

《鹿角和鹿腿》

瞭解故事蘊含的道理,能對與故事有關的說法發表自己的看法。

①抓住課文第6、7自然段的反轉處,梳理鹿原來的看法和故事結局之間形成的反差,從而理解寓言的寓意。

②對“美麗的鹿角不重要,實用的鹿腿才重要”以及另外的想法發表自己的觀點。

《池子與河流》

能結合生活實際對池子與河流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池子和河流,你更贊同誰的觀點?理由是什麼?你在生活遇到過像“池子”或“河流”這樣的人嗎?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通過以上梳理,我們可以將這一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細化爲以下幾點:

1、瞭解多種多樣的寓言故事形式,蒐集更多的寓言故事進行閱讀,初步認識寓言的文學形態,積澱寓言文化。

2.閱讀簡短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以及句子的停頓劃分,瞭解故事內容,說出故事背後蘊含的道理。

3.通過閱讀,知道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讀懂故事中人物的行爲和想法。

4.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故事內容,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並能聯繫生活中的人和事,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表達訓練要素

本單元的表達訓練要素是“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同一表達訓練要素在部編語文書中的分佈如下:

根據圖片內容,進行語言表達

一年級上

看圖寫詞語,根據圖意說一兩句話

二年級上

觀察圖片,展開想象,編寫故事

二年級下

根據提示看圖,發揮想象,藉助詞語按照時間順序把小動物們一天的經歷寫下來

三年級上

續寫故事,能根據插圖和提示續寫故事,把故事寫完整。能用改正、增補、刪除的修改符號,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內容。

三年級下

看圖作文,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

五年級下

看漫畫,寫出自己的想法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低、中、高,三個階段都有與“圖畫”相關的習作練習,但是表達訓練要素並不完全相同,呈螺旋上升趨勢。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訓練中已經指出,要學生“試着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到第二單元進一步要求爲“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相較於第一單元觀察某種事物,本單元把“看到”的內容擴張爲整個畫面,對應的“寫清楚”要求也有所不同。

首先說,怎麼“看”,這裏的看即指“觀察”。觀察時有序,是表達有趣的基礎。觀察圖片可以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先整體入手,觀察圖片是什麼季節或時間、什麼天氣、在什麼地方,有哪些人在幹什麼。再觀察局部,按照一定的方位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由近及遠、從地面到天空。交代清楚四要素後(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他們在做什麼),後要把每個人物的動作觀察仔細。

學會了怎麼“看”,要想把一幅圖“寫清楚”,除了按照上面所說的觀察順序來寫,我們還需要考慮的是有亮點。一是豐富情節有想象;畫面是靜止的,是場景的”一瞬間”。寫話時學生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想象。二是手法多樣,即靈活地運用多種表現手法。

這一單元的習作要求中,明確指出學生要交換習作,互相講評。在習作教學中,讓學生學會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賞他人的文章,發現對方優點,也要嘗試運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作文。

通過以上的梳理,我們可以將這一單元的表達訓練要素細化爲以下幾點:

1根據提示,有順序的觀察圖片,瞭解圖片主要內容信息。

2在看懂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看到的(哪些人幹什麼)想到的(人們可能說的話、人們的心情),清楚地寫下來。願意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賞同學的文章,發現同學的優點,且能夠運用所學過的修改符號,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自己的作文。



單元教學思考

一、提前安排,降低難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時,如果孩子對學習內容感興趣,那麼教學效果肯定事半功倍。在寓言教學中,也同樣如此。學習統編版教材的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接觸寓言,他們對寓言並不陌生。由於寓言本身比較詼諧有趣,大部分小學生比較喜歡寓言,甚至通過課外的閱讀,有了一定閱讀寓言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原有的對於寓言的學習興趣,並加以激發。

比如說在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的“寓言故事”單元中,安排了“快樂讀書吧”欄目,這個部分能非常輕快地帶入課堂教學。所以可以適當提前,設置在學生板塊式預習完這一單元以後,正式展開課文學習之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一談,提示學生把閱讀寓言的方法用於課內的閱讀實踐。之後再借助“快樂讀書吧”中讀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進行整理概括。順勢推薦閱讀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經典寓言故事。



二、整合教學,事半功倍

爲了加強單元整合,除了進行適當的提前教學,還可以根據每篇課文的特點,將語文園地中的一些部分拿出來,與課文教學整合,統籌規劃單元內的各個部分,整體把握練習系統中語文要素,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比如說,在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的“寓言故事”單元中,《守株待兔》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則文言文版的中國古代寓言。而這個單元的語文園地“日積月累”有九個成語,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九個成語背後是一個個典型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由此,可以將“日積月累”與《守株待兔》一課的教學進行整合,保持學生對寓言故事的興趣,減輕學生面對第一課《守株待兔》的文言文產生的畏難情緒,加深學生對於中國古代寓言的認知。教學設計中可以這樣安排:

課前準備:請學生課前準備好“日積月累”中的一個寓言,採取小小故事會的方式,導入本單元第一課的教學。

故事導入:

1.學生紛紛分享自己準備的“日積月累”中的一個寓言。

2.老師請學生交流聽了以後覺得有意思的地方。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對寓言的閱讀熱情,對中國古代寓言形成一定的認知。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安排略讀課文,旨在形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其中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快樂讀書吧”,各自實現了不同的功能: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略讀課文運用方法,這兩步促進方法的習得。而“快樂讀書吧”使爲學生提供了課外閱讀的平臺,使課外閱讀課程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實踐,以此進行閱讀方法的遷移和內化。教師在教學時應明晰每一課的定位,有層次地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使得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有機整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生成範式,幫助思考

生成範式是學習方式的最終總結和內化。那麼如何生成範式?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提出:語文課程內容應是一個個詞句及整篇文字所體現的詞法、句法、章法等“共同法則”和“共同樣式”。故事文本中有很多“共同法則”“共同樣式”,如故事的情境創設、角色特點、情節鋪設等。教學時,如果單元中的課文有較多“共同法則”“共同樣式”,那麼在單元教學時,藉助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把握每精讀、略讀、快樂讀書吧的定位,進行羣文式遞進教學,實現閱讀方法的學習、運用、遷移、內化,生成閱讀學習範式。

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寓言”爲主線,第一課《守株待兔》是一則中國代寓言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在教學時課通過觀察插圖、比較閱讀等方式,重點抓人物和情節,落實語文要素。在第二篇精讀課文《陶罐和鐵罐》中,可以繼續運用上一課的一些方法,再抓住這篇課文的獨特之處——對話、場景,通過抓關鍵句、劇本表演的方法展開教學。第三篇精讀課文,則可通過講故事、比較閱讀等方法,展開教學。都應通過合適的方法,展開教學。在略讀課文中則可以進行想象聯繫,遷移運用前三篇所運用的方法,再將其內化,熟練運用到課外閱讀。



四、促進思辨,加強理解

學生生成學習範式,可以較快概括出所學寓言的道理。但由於學生年紀比較小,想要讓他們快速領悟相關道理,確實難度比較大。即使死記硬背,也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那麼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內化寓意,繼而產生思辨能力?這是依舊要發揮“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的作用,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課文走向生活。在精、略讀課文教學時,通過學法運用,逐步推進,讓學生懂得寓意,進而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事例。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時,會帶入在生活中的相關經歷帶來的主觀感受,自然而然地把寓言故事中蘊含的道理與感受融合,深深地植人了大腦。

比如說,在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的“寓言故事”單元中,在學生學習第八篇略讀課文《池子與河流》時,通過前幾篇精讀課文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學法,學生能較好地概括出本文的道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會逐漸磨滅;才能一旦讓懶惰支配,它就一無所爲。讀懂寓言的道理,進而延伸到對生活的認識,是學習寓言的要以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應緊扣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理解第八篇略讀課文的道理,再結合生活實際,便會代入自身經歷和感受,使得本來較難理解的詩歌形式的道理深刻的《池子與河流》,變得更加貼近學生,最終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語文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中,緊握單元雙線,可以平衡好“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的天平。通過單元板塊重組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學習寓言的能力。最後通過“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的合力作用,實現寓言學習能力到思維的轉化。



大概念提煉和學習任務設計

有了上面的解讀和思考,單元學習需要促進學生髮現和理解的大概念就清晰起來了:

1.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運用聯結策略可以更好地理解寓意。

2.觀察是把內容寫清楚的基礎。

什麼樣的學習任務可以促進學生髮現和理解大概念呢?

結合教材單元內容、大概念和學生實際,本單元的核心任務可以設計爲:

寓言故事創意分享

這一核心學習任務是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以及整本書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創意——

創意一:配圖製作寓言故事畫報,張貼在教室裏。先想清楚選擇哪5個,爲什麼選擇,再製作畫報。

創意二:分小組各選擇一個寓言故事,改編成劇本並表演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