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当年上兴趣班

宝妈在大班的时候,我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乒乓球教练,那是个小姑娘,挺喜欢我家丫头的,玩的时候让她比划几下,发现她脚步很灵活,模仿力也不错,建议她学学打乒乓,她来教,不收钱。

丫头也愿意学的,我们就送去了,当然我们像别人一样交学费,一起去的,还有一个一般大的同事的女儿。

好像学了不满两年吧,我和她爸都是每次到时间就接送,她也乖乖地去,像上课一样。到家从来没有关于今天训练的话题。(因为我和她爸都是除非必须,没有话的)

后期是上了小学,训练是在放学后,就有点累了,她就有为难情绪了,和爸爸说不想练了,爸爸不答应。记得有一天,她可怜巴巴地和我说,妈妈,爸爸不答应,你答应我吧!我不要打乒乓了。我就答应了。

我不记得和她爸爸有过讨论、交流,不学了,她爸也没和我有意见。

我现在看壮壮上兴趣班的状态,和他妈妈小时候一模一样。

为啥有的孩子能学下去,有的不能,最大的区别除了孩子的天赋和自己有目标,很大程度在于父母的投入,这不只是金钱而是心思、方法,想方设法让孩子开心,有互动,有鼓励,有各种趣味才行,尤其对幼小的孩子。   

学任何一门东西,让你没有兴奋、喜悦、乐趣,像多上一门课一样,你会愿意吗?宝妈应该更有体会更能理解的。

后来我和那人分了,为了给自己不让女儿来我处找个理由,那人义正辞严的宣布,女儿每周需要去上琴课,不可能来。

当然我不会影响她。她也最终是通过了手风琴十级,可是,她没有从学音乐,或音乐本身得到一点涵养。乃至在她前年发现抑郁症的时候,我提议她拉拉琴,她干脆地回我,不想。

所以,以爸爸妈妈目前这样,只是交学费,把孩子往那里一送,打发掉孩子的空余时间,到时间就接,注定是学不下去的。

成果就是,他有过尝试了,知道架子鼓、国际象棋、英语外教、硬笔书法、篮球培训是怎么样的。

所以,我也不想在兴趣上尝试了,他应该多多出去玩,接触社会接触人,释放体内多余的能量,由运动产生快乐因子,以利于养成良好的个性,流畅的沟通,能够达到彻底放松尽兴的玩,投入认真高效的学。

可是,同样的,小时候的父母不作为或者认识不到宅的弊端,现在要纠正,注定又是要花心思的。

爸爸妈妈不好当的,每一步都算数,跳不过,不当回事,就给你颜色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